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大数据时代》作者走进成都七中 大规模生产的教育模式需要大数据来改变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15-11-11 13:53:22 浏览次数: 【字体:

11月8日下午,《大数据时代》作者、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来到成都七中林荫校区,进行了一场“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专家报告会。他指出了当下教育的弊端,并表示这样的教育模式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发生变革。“大数据对学习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它将改变学习的过程,提升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

“几百年来,我们的学校就像工厂一样流水线作业,给学生灌输一样的内容,让他们学习同样的知识,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忽视了作为‘人’的个体的独特性。”作为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科学家之一,舍恩伯格表示,虽然由于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但是教育方式却并没有改变,仍旧延续着“大规模生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

“即便是大家公认的非常成功的哈佛大学,也同样如此,他们也并不知道如何去优化学习过程,而你若要问我哈佛大学取得成功的秘诀,我可以告诉你并不是他们给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而是他们一开始便录取了最好的学生。”舍恩伯格笑着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人,他们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渴望,因此,当下用工业化的操作模式来运作教育“是荒谬的”,但是目前又不可能给每一个学生都配一位不同的老师,那如何做到“个性化”呢?舍恩伯格表示,大数据就可以让大家做出一些改变。

举例来说,比如数学课未来作为一个学习项目,它有一个全自动化的列表,这个列表是根据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而自动生成,它会每天分析大家有什么样的数学难题需要解决等,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和兴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舍恩伯格说,未来的课堂不再是学生“下载”知识的地方,而将成为学生讨论和应用知识的地方,老师的角色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让学生进行对话,进行互动的一个引导者,学生应该在课外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个性化的独自学习,并能在课前给出学习效果的反馈,这样在课堂上有了充分的准备,便可展开讨论,课堂就变成了一个社交平台,这样做才是真正地把课堂“翻转”了过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