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科学教育>课程资源>详细内容

课程资源

邓磊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实施调查

来源:中小学科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4-09-13 11:33:24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8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强调“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各门课程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对一个人的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小学科学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的科学勇气等,这使得科学课程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为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一、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实施调查的研究设计

(一)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思政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途径,应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确保小学科学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作为3项一级指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12项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德育内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科学核心素养等相关文件和专家咨询,拟定了25项小学科学课程思政核心要素,最终构建出“小学科学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图片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法选取重庆市三所小学一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及所在班级科学授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展开调查。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507份,教师有效问卷37份,并随机抽取参与问卷调查的21位学生进行访谈。在回收的学生问卷中,一、二年级(以下称“低段”)学生451人(占比29.93%),三、四年级(以下称“中段”)学生553人(占比36.69%),五、六年级(以下称“高段”)学生503人(占比33.38%)。为避免低段学生对于试题理解和阅读上的障碍,本研究采取主试无引导性朗读题目并告知被试题目含义后被试再答题的方式展开调查。

(三)研究工具

1. 问卷编制

本研究的问卷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编制问题,经初测和专家修订,最终得到一份由个人信息(性别、年级)和36个题项组成的问卷。例如,文明指标的题项有:(1)我对我国的科学文化感到骄傲;(2)在科学课堂上,我尊敬师长;(3)我认为浪费科学学习资源的行为是不对的。自由指标的题项有:(1)我经常在科学上做具有挑战性的科学实验;(2)我认为我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强;(3)我的科学学习态度就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爱国指标的题项有:(1)尽管我国科技发展有不足,但我还是对祖国的前程充满乐观期待;(2)我认为学习科学契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3)对那些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的科学家,我总是心生敬佩。利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极其不同意”到“极其同意”依次赋分为1~5分。

2. 数据处理分析

本研究使用软件SPSS 26.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测试中的信度检验主要是对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Cronbach's alpha)进行检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结果分别为0.839、0.871;测试中的效度检验主要是对结构效度KMO值进行检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结果分别为0.900、0.914。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实施调查的研究结果

(一)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现状

小学科学课程不仅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要积极探索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显示,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整体平均分为158.73(达成度0.88),标准差为14.55(见表2)。这说明小学科学课程较好地渗透了思政教育,达成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数据分析发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达成度分别为0.89、0.87、0.89。由此说明,小学科学课程在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同时,也较为注重学生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图片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二级指标上,达成度依次为:文明(0.93)>民主(0.92)>富强(0.88)>和谐(0.82),且文明、民主、富强三个指标的达成度显著高于和谐(p<0.001);在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二级指标上,达成度依次为:法治(0.92)>平等(0.88)>公正(0.87)>自由(0.79),且法治、平等、公正三个指标的达成度显著高于自由(p<0.001);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二级指标上,达成度依次为:爱国(0.93)>诚信(0.90)>友善(0.89)>敬业(0.85),且爱国、诚信、友善三个指标显著高于敬业指标(p<0.001)(见图1)。统计显示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在民主、文明、法治、爱国等指标上显著高于和谐、自由和敬业等指标。因此,未来科学教育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行为、科学意志的塑造,同时强化爱岗敬业和学会学习等职业素质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在不同学段的现状调查

1. 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在国家层面指标上的学段差异

对国家层面指标的统计检验显示,不同学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具体表现为:高段显著优于中段和低段,中段显著优于低段(见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段在富强、文明、和谐指标的均值显著高于中段和低段;中段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指标的均值显著高于低段。这一结果揭示了高段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科学文化以及和谐共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提示科学课程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订更为精准有效的教育策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

图片

2. 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在社会层面指标上的学段差异

对社会层面指标的统计检验显示,不同学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具体表现为:高段显著优于中段和低段,中段显著优于低段,学段越高,社会层面各项指标表现越佳(见表4)。进一步对比发现:高段和中段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指标上的均值都显著高于低段;高段在自由、平等、公正指标的均值显著高于中段。这表明,随着学段的递增,学生开始在科学课程中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并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层面价值观念的核心内涵,进而在社会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践行这些价值观念。

图片

3. 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在个人层面指标上的学段差异

对个人层面指标的统计检验显示,不同学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具体表现为:高段显著优于中段和低段,中段显著优于低段,学段越高,个人层面各项指标表现越佳(见表5)。进一步对比发现:高段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指标的均值显著高于低段和中段;中段在诚信指标的均值显著高于高段和低段。这一结果表明,高段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品质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也是学生未来融入社会、服务国家的必备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在诚信指标上,中段的均值显著优于高段和低段。可能是因为中段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对诚信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更高。这也表明,随着学段的递增,科学课程要持续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践行这一重要品质。

图片

(三)影响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因素研究

1. 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访谈

为探究造成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学段差异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随机选取被试学校21名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设计访谈问题,其中三个关键问题为:(1)科学教师会在课堂上传授思政内容吗?(例如,爱国主义、科学家故事、社会责任、改革创新、追求良好个人品质等)(2)科学教师是以怎样的方式向你们传授思政内容的呢?(3)科学教师是以怎样的方式评价你们在思想品德上的表现的呢?访谈结果显示:低段学生提到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述我国现代和古代的科技文化,以及科学家故事,较少涉及社会责任和改革创新的内容;传授思政内容时多为直接讲授或以视频、图片展示;教师较少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进行评价。中段学生提到科学教师会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强调实事求是、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传授思政内容时主要采用直接描述、教材延展、视频播放、游戏互动等方式;教师会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检查笔记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品质。高段学生提到科学教师经常以科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强调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常以讲授、实验引导、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渗透思政内容;教师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听课、问题回答、实验操作、团队合作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

2. 对科学教师的问卷调查

选取被试学校的37名科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设计问卷题目,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在教学内容上,高段科学教师比低段和中段科学教师更加注重融入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对比分析显示,社会层面的教学内容融入最少,尤其是低段科学教师,几乎很少融入社会责任、科学意志与行为等社会层面思政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低段和中段科学教师在融入思政内容时更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高段科学教师则更乐意尝试采取探究式、引导式等创新教学法。在教学评价上,低段和中段科学教师更多是基于学生科学学业成绩评价学生,高段教师则更重视基于学生具体表现评价学生。

图片

结合学生的质性访谈和科学教师的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发现,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学段差异是造成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学段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建议低段和中段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挖掘并巧妙呈现课程思政内容,还要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评价。

三、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实施建议

(一)挖掘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思政元素,丰富小学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低段和中段科学教师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思政内容的融入远不及高段科学教师,导致低段和中段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显著低于高段。因此,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特别是低中段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思政内容的挖掘,以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首先,深入挖掘国家层面的思政内容。挖掘国家层面的思政内容是指将蕴含国家政治方向、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等的思政元素发掘出来,培养学生具有“大德”情怀与品格。例如,在“做一个指南针”一课中,教师可以强调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对于促进贸易和交流、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了解指南针在航海、探险、军事等现代领域的应用,通过弘扬中国科技文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其次,强化社会层面的思政内容挖掘。调查发现,低段师生在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社会层面指标上显著低于高段师生,所以需要强化这个学段社会层面的思政内容的挖掘。社会层面的思政内容涉及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公共观念等。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做大自然的孩子”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与大自然保护相关的法治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低段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破坏自然环境、伤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最后,系统挖掘个人层面的思政内容。个人层面的思政内容主要涉及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人品质和修养。例如,在“起点和终点”一课测量纸青蛙的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起点出发,确保测量结果的公正性,借此机会向学生解释,就像测量一样,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保持真实和公正,不欺骗、不隐瞒,让低段学生深刻体会到诚信在团队合作中的关键作用。又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时,可以让学生亲手种植一些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定期浇水、施肥、修剪等,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我国植物学家钟扬和他的团队走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收集植物种子,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基因”宝藏的故事,实现向中段学生传授科学课程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爱岗敬业精神。

(二)创造性采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优化小学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调查显示,低段和中段科学教师多采用讲授式教学,高段科学教师多采用探究式、引导式等教学法,这也是小学生在和谐、敬业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学段差异的原因所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创造性采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来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如“我们知道的动物”一课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一种动物作为讨论主题,从动物的习性、特征、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分享自己的见解,讨论“如何维持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等问题,引导低段学生在讨论式学习中认识到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人类与动植物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崇尚和谐方能保持和睦有序,从而塑造低段学生的和谐观念。此外,对于知识经验更为丰富的中段学生则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基于现象提出假设并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达到学习科学知识及规律、体验探究过程及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勇于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制作我的小乐器”一课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乐器发声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怎样让这些材料方便地发出声音?怎样让制作的小乐器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学生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进行探究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检验、评估、优化等系列活动达成学习目标。整个过程需要学生团结互助、专注耐心,进而培养中段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敬业品质。

(三)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探寻多样化评价方法,完善小学科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调查发现,低段和中段科学课程评价以教师为主,且方法单一,从而导致低段和中段学生在平等、民主等指标上的达成度显著低于高段。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探寻多样化评价方法,进而完善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首先,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特别是对于低段和中段学生,评价主体除教师以外,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伴及家长。例如,同伴作为评价主体,可以在小组活动或课堂讨论等活动中观察彼此的行为,建构同伴间合作平等的友爱关系。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创设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的评价环境。

其次,探寻多样化评价方法。一是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一方面,学生要学会自评,以自我评价标准来审视自己,教师要鼓励学生会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撑他们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观察、评价同伴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能力,塑造民主、和谐、友善等观念。二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定期反馈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另一方面,采用结果性评价,可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能力形成、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实际水平,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指导。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变化,又能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谭彬,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邓磊,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谭彬, 邓磊.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实施调查[J]. 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4(4): 63-70.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