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中学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三年规划方案
四川省绵阳中学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三年规划方案
(2022年7月—2025年6月)
前 言
四川省绵阳中学是四川省首批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是全国16所“中国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中国百强高中;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全国116所著名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拥有全省一流的现代化设施设备。现有教学班156个,在校学生90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
2017年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发布了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和新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到2022年秋季,四川省将进入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到2025年夏季,四川省将进入新高考。自此,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从蓝图擘画进入智慧实施层面。绵阳中学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紧密结合,作出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思考,形成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绵中思考。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绵阳中学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教基〔2021〕9号)要求,为推动我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三年规划方案(2022年7月—2025年6月)。
第一部分 实施基础
一、已有改革经验与成果
近年来,绵中人秉承“乐学修德,卓行天下”的校训,弘扬“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绵中精神,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开展了广泛的实验和探索。
1.立足学生发展,学校课程体系初具规模
自2018年起,我校就根据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对课程建设和实施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国家课程方面,实施体育、艺术的分项选修课程;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课程和理化生实验课程。在校本课程方面:积极开展大学先修课程(五大学科奥赛);努力推进科技创新课程(STEAM教育、创客教育、机器人竞赛等);继续实施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大力推进家长心理课程和学生心理课程;在2019级、2020级实践了学业提升选修课程。通过多年探索,学校课程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2.依托课题研究,相关研究培训持续推进
近年来,学校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确立了“科研先行”的工作推进机制,总体加强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理论研究。一是依托课题研究,学校各学科组成立课题团队进行了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为主题的校本课题研究,现已有部分校本课题结题,取得一定成果。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学校为全体教师配备了新教材,组织了以“双新”教学论坛为代表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持续促进教师理念和教学的转变。三是探索教学组织,学校依托校本选修课程和艺体分项教学的实施,积极实验和探索学生发展指导、选课走班和学分制的相关方法,取得一定成果。
3.建设智慧课堂,探索绵中教学模式转型
近年来,学校以“双新”理念为基础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型。一是大力建设智慧课堂,建设希沃智慧黑板和慧学星大数据精准管理系统,为实施“精准教学、深度学习”提供了条件。二是校本《导学案》的编订和使用。三是进行“531”健康课堂模式的实施和探索。这些都为“双新”理念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革新准备了条件,
4.加强资金投入,完善课改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学校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加强学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双新”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现已完成学校希沃白板、电子班牌的建设,其他设施设备正在继续落实之中,这为课堂教学转型和学生选课走班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面临主要挑战与困难
1.课程体系还需完善。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实施存在课时不足、组织有待优化、课程质量有待提升的困难,还需进一步研究与谋划;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不足。
2.师资水平有待提升。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学校教育对教师队伍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一是在教育指导上,教师要从以往学业为导向的单一供给转向为以生涯为导向的多元供给,需要具备学生生涯指导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上,随着“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的兴起,教师团队力量的作用将凸显,教师需要更为专业的职业能力。因此,现阶段学校师资水平还有待提升。
3.课堂改革亟需推进。由于惯性教学思维,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还很不适应,有时还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亟需革新;对新教材的研究还不到位;对新教材提倡的“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还认识不足、研究不够。
4.教学组织谋划不足。学生生涯规划实施需要进一步优化,要思考如何在学生个人兴趣上加强指导,融入国家意志和学校思想;对选课走班的测算分析、薄弱环节、资源配备和整体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育人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环节中的核心作用,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提升绵阳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2022年7月—2025年6月,统筹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在学校的完全实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成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且具有绵中特色的课程体系;建成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体系和符合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成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培养体系;建成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管理组织机制和评价机制;最终形成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绵中模式”,总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目标
1.实施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落实新课程理念,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建立特色校本课程,建成“多元化、可选择、有特色、高质量”的学校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安排三年学科课程,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积极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实现学校课程体系的实施。
2.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构建有序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和学分管理制度;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的前面运用。
3.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落实新教材理念,研读课程标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变革中,建立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注重“大单元、大概念”教学;革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智慧课堂。
4.构建学生培养体系。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学生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
5.建设教师成长机制。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契机,充分利用外部培训资源,主要依托校本研修资源,建立“校级、组级、个人”的“三级研修”体系,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式,建设一支符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需要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6.探索科学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素养考试评价制度、学分制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提高学校质量提升的教师评价制度。最终实现多元化、多维度和科学化评价学生和教师。
7.建成智慧教育生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成智慧教育生态环境,建成基于标准、互联互通,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互动教学于一体的新型“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智慧课堂建设,为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夯实基础;提升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促进全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
8.转型教育科研项目。通过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转型,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实现引领课程和教学改革、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目标。
三、实施路径
学校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图1所示,学校领导小组确立了“整体架构、科研先行、研培一体、学科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了“学校统一领导→实施理论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锚定关键关节→开展三新实施→形成绵中模式”的工作实施路径;在工作实施路径中,结合新高考的准备实施,以此提升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质量。
图1 绵阳中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路径
四、基本原则
1.立德树人原则。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坚持育人为本,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统筹规划原则。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坚持统筹规划,学校要对必修、选择性必修和先修三类课程整体设计,要对新教材研究、新课标分析、课堂改革和教师培训整体设计,要对学生生涯规划、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整体设计。
3.突出实效原则。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突出实效,学校要突出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在理论上,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尤其对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业指导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加大研究力度;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指导具体实施工作,要切实落实新课程教材的理念和具体要求。
4.建构制度原则。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重视制度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课程实施、课堂改革、教师培训、专业研究、设施配备和监测评价等工作制度,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部分 建设任务
一、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1.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开齐开足各项课程,满足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
2.合理安排三年学科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完善校本课程体系,落实校本选修课程的总体实施。
3.联合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德育实践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落实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课程。
二、聚焦课堂教学变革,实施智慧课堂建设
1.研究新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对新教材进行“大单元、大概念”的设计,推动教学的全面变革,提升教育教学发展。
2.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从根本上杜绝“满堂灌”现象,确保学生为主体,建立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智慧课堂,通过大数据和信息技术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模式教学与个性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学生指导体系
1.探索建立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实施学分制。
2.通过学生发展指导理论研究,实施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和导师制,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健全学生发展指导机制。
四、建设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1.改进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新评价理念,优化评价指标,改进评价方法,规范评价过程,强化结果应用。
2.运用增值评价理论,充分使用评价,指导学生综合发展。
五、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建设双新教培体系
1.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在全员教师培训的同时,分年级实施阶段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整合外部资源和校本资源,打造教师校本研修体系,促进教师培训实效。
六、提升师生信息水平,构建智慧教育平台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发展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2.集合教育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育教学信息于一体,构建全校统一的“智慧教育平台”。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
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学校对实施目标和建设任务进行融合,确定了四个重点项目,如表1所示,学校进行综合推进。
表1绵阳中学“双新”实施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 主要措施 | 责任主体 |
课程体系完善与实施 | 成立学校课程研发中心; 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完整实施国家课程,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 课程实施小组(教科室、教务处) |
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革新与教师培训 | 建立新教材、新课标研究范式; 实施课堂教学相关研究,改革旧课堂模式,建立适应“双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双新”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推进教师培训。 | 教学研究小组(教务处) 教师培训小组(教科室) |
学生发展指导与教学组织探索 | 成立学校学生发展中心; 实施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形成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学生指导小组(政教处、教务处) |
师生评价体系与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 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全校统一的智慧教育平台,其中包含学科资源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库。 | 教学评价小组(教务处) 技术保障小组(信息中心) |
一、课程体系完善与实施(新课程实施)
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精神下,在强化国家课程基础上,融合校本课程,完善和实施学校课程体系。
1.制定课程方案
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制定《绵阳中学课程方案》。
2.确定课程设置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课程的课时、类别、开始科目与学分、科目安排进行设置。
3.完善课程体系
(1)国家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学校对技术、艺术和体育课程实施分项选课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实施,采取编订指导手册、开辟校外活动基地、配备指导教师等措施促进实施。
(2)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强化校本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抓手,整合学校相关资源,构建“五型”校本课程,如表2所示,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
表2 绵阳中学“五型”校本课程设计
类型 | 核心形式 | 培养目标 |
学科拓展型课程 | 大学先修课程;学科提升类、学科拓展类、学科兴趣类等校本选修课程 | 学生可以实现知识深化与学科内容的延伸 |
实践运用型课程 | 通用技术、劳动等校本选修课程 | 学生可以掌握现代生活技能 |
创新探究型课程 | 机器人制作、科技发明等校本选修课程 | 学生可以获得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
交际管理型课程 | 团委、学生会自主管理;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 | 学生可以获得组织管理能力和领袖才能 |
身心健康型课程 | 心理健康课、游泳课等校本选修课程 | 学生可以获得强壮体魄和健康心理 |
4.课程评价管理
学校成立课程开发中心,一是培养研发教师队伍,组织课程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二是制定《绵阳中学校本课程方案》、《绵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等,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是:组队、申报、开发、审核、开课、总结。三是制定《绵阳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实施对校本课程进行考核,实施奖惩。
二、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革新与教师培训(新教材实施)
1.形成新教材研究范式
学校出台《绵阳中学新教材研究建议》,规范研究的内容、流程和标准。一是看变化:从新教材编写体例、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时安排等方面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二是研意图:从新教材章节安排、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例题选择、习题编排等方面研究编者意图。
2.强化新教材教师培训
以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为抓手,加强教师教学理念培训,为推动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指明方向;以骨干教师培训为杠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教学成果,通过四阶赛课的示范作用,打造一批针对新教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案例,从而撬动教师共同成长的支点;以全员培训为路径,完善三级研修体系,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丰富教学论坛形式,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理念培训,明确教育改革方向
一是引导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0)》等纲领性文件,一方面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让教师了解核心素养落地的相关教学理念;
二是继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新教材特点,明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要求。
(2)骨干培训,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一是继续实施四阶赛课模式。通过骨干教师采取不同形式的赛课,以赛代训,促进教师去自我研修,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对其他教师的成长有示范作用。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种类专项培训活动;三是通过组织参加市级及以上教研活动培养骨干教师;四是完善名师工作室的考核、激励制度,发挥名师在双新研究中的引领作用。
(3)全员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完善教师三级研修体系。在校级研修中,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加强对导师制检查;在组级研修中,加强落实备课组、教研组的的常规研修,尤其是针对双新的主题化、系列化的研讨;在个人研修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依据教师学专业发展需求,指导全体教师制定个人规划,将个人完成情况纳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内容。
二是实现多元高效培训途径。邀请校外专家、教研员到校指导我校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邀请希沃培训师就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做全员培训,提高课堂效率;全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线上公需及专业科目培训;重视校本培训,开展教学论坛、绵中大讲堂等活动,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专项培训。
3.提出新教材学科方案
(1)加强研究,确定学科发展方向
各学科组要通过研究确定本学科发展方向。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学科思想等路径提取学科大概念;避免当前知识学习的离散化、碎片化现象,梳理课程、单元、章节三层级学科大概念;根据新教材必修、选择性必修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重组,形成教学大单元,为实施大单元教学做铺垫;探索本学科大概念、大单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路径;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新教材的导学案编写中,不断调整、优化学科导学案的体例;形成新教材背景下作业设置、命题形式和方向的一些共识,在作业和考试命制中要设置一定比例的情境化设计试题,开展考试命题专项研究;充分挖掘新教材素材,有效开展学科阅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2)强化学习,组建教师培训课程
各学科组要充分利用校本研修资源,有序组织学习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相关内容。关于新课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研究,含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指导、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等;关于新课程,贯彻课程方案、推进新课程实施校本化策略,含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国家课程实施建议等;关于新教材,新教材的研究与使用,含新教材课例解读、新旧教材对比、教材版本差异化分析以及新课标、新高考与新教材如何衔接等。
(3)重视协作,丰富学科教学资源
以新教材的实施为依托,学科组提出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或案例,面向全体组员征集大概念、大单元的优秀教学设计,并通过智慧黑板等平台建立学科资源库,对有示范性的案例进行表彰。
4.探索新教材教学模式
一是从教学内容上:以大概念为教学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二是从教学安排上:探索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三是从教学组织上:彻底避免“满堂灌”现象,贯彻“健康课堂”理念,优化“531”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四环五步”教学法,实施“精准教学”、“深度学习”,将“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将课堂变成教师引导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四是从教学评价上:修订《绵阳中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过程监管和结果评价,保证课堂改革的落实;五是从教学载体上:以导学案为载体,为推进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
三、学生发展指导与教学组织探索(新高考实施)
1.实施学生生涯规划
学校制定《绵阳中学学生生涯规划实施方案》,对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时间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配备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实施。在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实施导师制,给每个学生配备生涯规划导师进行个体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及职业,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学生发展指导中,要基于学生基本情况特征下,积极反映国家意识和学校思想。
2.规划选课走班制度
(1)制定方案,多次模拟
学校根据实际学情,制定《绵阳中学选课走班方案》,并根据方案提前进行多次模拟选课,以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实现对任课教师、班级数量和学生分配的提前测试,保证选课走班顺利进行。因我校学生人数较多,可以尝试进行“选课组班”模式,具体还要依据实际选班情况。
(2)选课动员,选课指导
学校制定和发放《绵阳中学选课指导手册》,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就选课意义、原则、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向学生及家长作出明确解释,指导学生进行顺利选课。
(3)选课流程,选课调整
学校选课按如下流程进行:“课程设置编制——学生动员——发放《选课指导手册》——教师指导——学生平台填报——整理统计调整——发放选课通知——确定模块”。关于选课调整,因受教师人数、教室规模的限制,一项选课如果达不到组班最低人数(选课人数小于30人),涉及学生需另行选班,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做好指导。学生在选课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改选(时限原则为1个月内)。
3.建立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建立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学校要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数据库,真实记录学生过程性发展,有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师生评价体系与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实施保障)
1.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一是建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学校从新课程新教材出发,制定课堂评价体系。学校相关处室强力推行课堂评价体系,用教师教学考核来促进课堂质量提升。二是落实课程建设评价体系。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选修课实施的效果进行考核。
2.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学业进行阶段性的考试评价。二是建立学分制,满足对学生所有课程的评价。三是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对学生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建设智慧教育平台
学校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教育平台。一是要实现各种平台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和教育教学效率;智慧教育平台要将学科资源、教学管理、学生评价等整合在同一平台。二是在智慧教育平台使用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指导教师教学,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控,生涯规划等提供有效的依据,指导学生科学评估学业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发展。
第五部分 工作保障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如表3所示,学校成立以校长担任组长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统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各个方面工作。
表3 绵阳中学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组织架构与工作职责
组织机构 | 组织成员 | 工作职责 |
组长 | 校长 | 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 规划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总体定位; 引领、指导学校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
副组长 | 教学副校长 | 具体负责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 确定每学年的实施工作重点; 协调各小组工作,分配资源,提供保障。 |
组员 | 教科室负责人 | 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做好校本课程建设,制定课程相关评价体系; 做好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工作;确定每学期学科组教研专题。 |
教务处负责人 | 实施新课程,落实新教材研究和实施工作;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效课堂; 规划选课走班方案; 实施学分制,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
政教处负责人 | 实施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 |
信息中心负责人 | 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及相关信息技术支撑。 | |
教研组长 | 组织本学科的学科教研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积极引导本组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开展相关学习和研究。 | |
备课组长 |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配合教研组长做好教研活动。 |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小组下常设办公室,由学校教科室负责具体事务。
2.组建具体工作小组。如表4所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小组,分层协作推进实施工作,提升工作实效。
表4 绵阳中学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小组组织架构与工作职责
组织机构 | 负责人 | 组成成员及工作职责 |
课程实施小组 | 教科室负责人 教务处负责人 | 成员:教科室工作人员、教研组长及学科骨干教师 职责:制定《学校课程方案》,构建校本课程,实施课程方案,制定课程评价方案。 |
教师培训小组 | 教科室负责人 | 成员:教科室工作人员、教研组长 职责:制定《教师培训方案》,组织教师专项培训,组织相关课题研究。 |
教学研究小组 | 教务处负责人 | 成员:教务处工作人员、备课组长 职责:研究和实施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协助教研组进行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 |
教学评价小组 | 教务处负责人 | 成员:教务处工作人员 职责:建立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实施学分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学生指导小组 | 政教处负责人 教务处负责人 | 成员:政教处、教务处工作人员 职责:实施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选课。 |
技术保障小组 | 信息中心负责人 | 成员:信息中心工作人员 职责:建设智慧教育平台,保障教师培训、选课走班、智慧课堂的相关技术保障。 |
二、制度建设
1.建立课程教学规章制度。建立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课程评价、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学校课程和教学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督和保障。
2.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学生生涯规划、选课、发展指导、学分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把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指导制度。
三、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投入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管理队伍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教研组长为引领的兼职教研队伍,根据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需要,设立若干重点研究项目,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学指导水平。
四、条件保障
1.经费投入。把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项目,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保障重大课题研究、教师培养培训、设施设备采购的资金支持。
2.设施建设。完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并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论坛,汇编优秀案例等成果,以经验交流扩大辐射面。
第六部分 年度计划
一、第一年(2022年7月—2023年6月)
1.2022年7月,启动阶段
(1)成立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编制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三年规划方案,进行工作布置。
(2)完成全校教师(600人)关于新课程新教材的通识性培训。
2.2022年8月,准备阶段
(1)完成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顶层设计:一是教科室牵头完成《绵阳中学课程方案》,尤其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制定《绵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二是教务处牵头完成《绵阳中学新教材实施和课堂改革方案》,尤其关注新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和学分制实施,制定《绵阳中学新教材研究建议》、《绵阳中学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和《绵阳中学学分制实施方案》。三是政教处牵头完成《绵阳中学生涯规划实施方案》。四是各学科教研组要制定各自学科“双新”实施的计划和方案。
(2)依托国培和省培,合理安排校本研修,完成对新高一教师(200人)的新课程新教材的专题性培训;各学科组按计划推进组内研修和个人研修。
3.2022年9月—2023年6月,实施阶段
(1)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一是统筹安排国家课程,确保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加强技术、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建设;二是建设校本课程体系,保证校本课程的建立和实施。
(2)实施学生发展指导。高质量实施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政教处要统筹规划师资力量,学生发展指导要体现国家意志和学校思考,要让生涯规划课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作用,为高二开始的选课走班打好基础。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务处要推进各备课组确定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主题,以“大单元、大概念”为单位,完成各学科的教案以及作业设计;进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试题命制及评价实践;不断提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水平,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建设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各教学环节的管理配套制度;二是实现学生评价,建立基于新高考的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基于“五育并举”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5)系统开展教学培训。教科室做好教师培训计划,分阶段持续推进教师的新课程新教材培训。
(6)谋划选课走班制度。教务处要充分吸取域外著名高中的成功经验,结合绵中实际情况,联合信息中心获取技术支持,制定《绵阳中学学生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准备好2022级在高二的选课走班实施。
3.2023年7月,小结阶段
(1)对一年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经验和教训。
(2)收集和整理一年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典型案例,并进行推广。
(3)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进行完善,修订各项顶层设计和制度。
二、第二年(2023年7月—2024年6月)
1.2023年7月—8月,准备阶段
(1)依托国培和省培,合理安排校本研修,完成对新高一教师(200人)的新课程新教材的专题性培训。
(2)做好2022级选课走班的各项准备工作。
2.2023年9月—2024年6月,实施阶段
(1)2022级学生在高二实施选课走班;2023级学生按照上一年环节和要求推行新课程新教材。
(2)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在更好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继续推进2022级、2023级学生的校本课程实施,要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继续完善“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考试试题探索和智慧课堂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完善学生学业评价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完善评价教师教学的相关制度。通过过程性数据积累,加强学生过程监测,全面监测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度。
(5)持续性开展教师培训。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教科室组织不同主题的校本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2024年7月,小结阶段
(1)对新一年来两个年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经验和教训;尤其注重对选课走班的总结。
(2)收集和整理一年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典型案例,并进行推广。
(3)基本完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各个环节,完善各项顶层设计和制度。
三、第三年(2024年7月—2025年6月)
1.2024年7月—8月,准备阶段
(1)依托国培和省培,合理安排校本研修,完成对新高一教师(200人)的新课程新教材的专题性培训。
(2)总结2022级选课走班经验和教训,修订实施方案,做好2023级选课走班的各项准备工作。
2.2024年9月—2025年6月,实施阶段
(1)2023级学生在高二实施选课走班;2024级学生按照上一年环节和要求推行新课程新教材。
(2)2022级学生完成校本课程学业,完成学分制考核,进行新高考。
(3)全面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有效实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4)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跨学科、综合学习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持续性开展教师培训。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教科室组织不同主题的校本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2025年7月,总结阶段
(1)形成一批线上线下的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案例,供区域交流共享。
(2)形成完善的顶层设计、方案制度、实施环节。
(3)全面总结提炼三年来我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基本经验和有效做法,撰写工作总结,形成绵中模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