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兴文二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有感

来源:兴文二中 发布时间:2022-06-17 17:21:03 浏览次数: 【字体: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有感

兴文二中

2022年5月18-20日,由四川省教育厅牵头组织的关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者培训”的线上培训会在各地市州的精心组织下有序开展。本次培训会,省教育厅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聘请了5位专家分别为在线的参培人员准备了《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教研行为》、《新高考制度的设计与实践》、《高中生生涯规划的策略与实践》、《课堂转型:为学习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以课堂改革抓手推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整个培训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双新”,也让我们管理人员初步了解了新高考、新教材的一些变化,为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革新和教育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就为期三天的培训,我将我的所学、所感做如下分享:

一、新高考

提到新高考,既让人觉得激动,有让我们高中教师感到后怕。激动在于新高考的出现意味着教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才选拔方式的转变,但对于教师们来说,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很多一线老师就只知道新高考模式是“3+2+1”、学生要实行选课走班、某某学科有可能不受学生青睐,面临无书可教的窘境......仅此而已。北京师范大学张志勇教授从高考综合改革基本情况开始着手,为参培的各位学员讲述了新高考改革的整个演变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实践效果也比较明显。

(一)背景

1.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高考的改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的个性发展、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用一个分数为这个时代和社会选人已经不行了。

2.我国高中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仅用一张试卷来评价所有的高中生,既无法有效鉴别学生的血液水平,更不利于促进高中生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3.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

4.我多社会所处的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各个方面的生活。

5.我国“00后”高中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质。

(二)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1.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

(3)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2.主要内容

(1)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

(2)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日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等级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分类考试(本科与专科)。

(3)招生录取机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招生录取模式的主要改革点: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学校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探索一档多投。

(4)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制度保障、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3.本质意义

(1)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个别化),为每个高中生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打通高中与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给高中和高校办学自主权。

(2)最全面考试招生管理改革;最系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最深刻四个突破:唯分数论、—考定终身、文理分科、给学生与高校自主权;最困难利益诉求极其多样社会关注公平、基础教育关注育人、高等学校关注选才、考试招生机构关注简便安全。

(三)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制度设计

1.合格考

性质:合格标准参照考试(保障共同基础)

功能:高中毕业、春季高职高专招生

考试内容:必修

特点:1.考试范围(所有学科);2.合格标准;3.多次考试;4.合格考成绩不分等;5.取消考试大纲

2.选择性考试

性质:常模参照考试(突出差异性学习)

功能:本科高校招生的依据

考试内容:必修+选修

特点:1.只考一次;2.合格考是等级考的前提;3.合格考与等级考完全分开;4.独立试卷;5.取消考试大纲;6.等级考科目的分值;7.考试时间的安排;8.等级考分数当年有效。

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考的关系——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是打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考试制度设计(基础+选择),语文、数学、外语统一考试分值与等级考试科目分值的关系(等级考有效分值过低和时间过短是非常危险的),高中学业等级考试有效分值与高校人才选拔的关系(选拔区分度)。

3.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4.高校分专业确定选考科目,充分认识高校分专业选科的重大意义。

5.英语实行一年两考。

6.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7推进本科与专科分类考试。

8.“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

(1)对招生的影响

投档单位不同:学校+专业,一个学校一个投档单位;专业+学校,一个专业一个投档单位

(2)对学生的影响

尊重学生对报考专业的选择:可以同时报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

(3)对高校的影响

以专业为本位办教育,突出学校办学定位,突出优势专业和学科教育

9.合并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改革的意义。两个尊重:对学校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尊重;扩大选择: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增加竞争:打破了批次对生源的行政配置。

(四)新高考改革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1.统筹条件保障与新高考改革

2.统筹课程改革与新高考改革

3.统筹选课走班与新高考改革

二、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一)策略研究

实施框架研究:通过研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理念,提出本地实施的路线图和学科策略研究框架。

学科策略研究:通过课标和教材研究,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学科指导组研究形成学科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和教师培育课程。

教学管理改进:通过前期的研究,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评价方案、条件保障等进行检讨,形成新的管理框架。

对比2017版高中课程标准的三大变化,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大概念大观念为教学内容体系,研制了学业评价标准。

从对变化的分析,提出多元目标多元策略,学习目标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策略最优化是课堂教学中的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选课走班建议

主流选课:

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理性思维,理工农医都可报

物理+化学+政治:有利于语文成绩提高,可提高专业选择率。但政治文科属性。

物理+化学+地理:偏理科,可提高专业选择率。

历史+政治+地理:文科,综合思维,历史和政治相互依赖。

历史+政治+生物:因避开地理而选择。

个性选课

物理+生物+地理:可选不分科专业,经济等,属于避开化学或三科有优势。

历史+生物+地理:可选不分科专业,文科等,属于避开政治或三科有优势。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地理、生物教师缺,化学教师多。选课的潮汐现象问题(高一教师)。

(2)语数英/物理(历史)/转换四科的效益问题。

(3)选课走班后教师请假、开会等问题。

(4)跨年段代课现象。课表的安排和调整问题。

(5)走班后学生管理问题,较大走班的学校,还是出现了。

(6)学科学习问题:数学问题。

(7)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均衡分班、按科目组分班、分层分班。

(四)师资培训

理念培育

从改革实施前三年开始,开展专题理论和实践学科培训,通过每年的外出培育——两级培训,达成三年理念培育目标。

骨干培育

从改革实施前三年开始,以指导组为平台,通过各项任务的完成,以任务驱动、教研员伴随的方式,培育学科种子教师。

全员培育

从改革实施的三年开始,通过两年理论全员培训和参与式培育,在改革实施时,进行全员教研式培训、教材集体备课、案例展示。

(五)实践推进

1.教学指导、教学调研

当改革实施时,教研工作要到一线去,对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科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根据推进情况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2.任务推进、评价推进

在改革实施时,开展以任务为核心的参与式、浸湿式教研改进行动,同时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评价、岗位练兵等方式推进改革长效进行。

3.实证研究、问题解决

通过教育质量监测等实证手段,发现教育质量变化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教研等改进行动,使改革深入进行。

4.实践过程的问题

(1)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行动的脱节仍严重。

(2)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持续推进·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

(3)任务教学、单元教学、实践教学的模式·依据课程标准教学(逆向教学设计)。

(4)核心素养的评价问题。

(5)形成性作业、试题、评卷、成绩分析的规范建立。

通过为期三天的培训,让我们重新认识、认知了新高考,也从中了解到了新高考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新教材的实施启用,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轮新挑战。通过本次培训,增强了信心,昂首阔步,积极向前!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