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引入第三方评价 优化教育督导工作机制
2019年以来,宜宾市全面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县级政府教育履职情况,探索建立“三×三”全链条工作机制,形成第三方评价与教育部门督导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教育督政体系,提高了督导结果的公信力和教育督政的实效性,有力促进县级政府更好的履行教育职责。该项目被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填补了全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一、突出“三个导向”制定评价方案,优化县级政府履职评价内容体系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征集意见建议。聚焦发现和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薄弱环节,推动县级政府更好履行教育职责,面向区县、市直部门、学校开展需求调研,征集测评指标、评分细则、实地核查规程等方面建议90余条,作为制定评价方案的重要参考。二是坚持目标导向,筛选核心指标。重点围绕教育经费、教师配置、教育资源供给、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质量等方面设置核心监测指标,在省政府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测评点的基础上将测评点精简到30个,对测评点按需赋权,加大经费投入、项目建设、队伍建设等要素保障方面指标权重,切实做好“加减法”。三是坚持结果导向,突出督导成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督导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瞄准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目标定位,推动县级政府以实实在在业绩接受工作检验和评判,以工作成效为标准更好履行教育职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突出“三个层级”确定督政程序,优化县级政府履职评价运行机制
一是主体“初评”,自查自纠。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对测评点进行逐一自查,形成自查报告、测评点完成情况和佐证材料,推动各区县主动查摆各阶段教育中心工作完成情况,解决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专家“复评”,事实为据。委托省教科院作为第三方“复评”机构,由第三方组织国家、省级督学和教育督导专家以及省级教育科研单位专家,对县级政府履职的5个方面、30个核心指标进行监测;设置涵盖16个方面指标的网络问卷,调查社会公众满意度。2020年,有10.5万余名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参与满意度调查,收集问题线索171条,家长和社会公众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比2019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三是督导“查评”,实地复核。根据第三方评价报告以及问题清单、监测数据、社会认可度等资料,每年抽取4个区县开展实地督导,逐一查验特色亮点、核查问题线索,对每个测评点的分值逐一复核确认、分项打分,汇总确定等次,形成反馈意见和督导报告,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三、突出“三个环节”逗硬结果运用,优化县级政府履职评价督导成效
一是逗硬解读评价报告,增强说服力。每年召开1次区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现场解读会,邀请省教科院专家当面解读评价报告,让被评价区县心服口服;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平台发布教育督导公报,公布评价结果和督导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二是逗硬督促问题整改,提高实效性。以“罚点球”方式把实地督导检查反馈意见、问题清单、整改要求、完成时限等下发给被评价区县,被评价区县按时制定整改方案,整改完成后形成整改报告,并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开后上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适时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面复查督查。2019年接受督政的4个区县累计投入资金25.34亿元、整改问题81个,新增教师917名,新建、改扩建学校87所。三是逗硬考核奖惩,增强权威性。每年把评价成果报市委深改委、市委目标绩效办,纳入对区县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将评价成果作为每三年评选优秀“教育书记、教育县(区)长”的重要依据,并作为向市人大报告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及时约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等方式处置履职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弄虚作假的单位或个人,切实让教育督导“长牙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