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尴尬”何时了
职业教育“尴尬”何时了
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发展理念日趋成熟,释放出巨大人才红利。不过,尴尬的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持续低迷。“2016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国人最关注的八大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连续三年排行第六,情况并无太大改观。
2016年是《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诞生150周年。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目前,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万所,在校生超2800万人,释放了巨大的人才红利。
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总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频现,技术工人依旧供不应求。数据显示,我国技工缺口至少在2200万到3300万人之间。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水平,积极培育现代工匠,正成为我国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标虽然明确,却也困难重重。首当其冲便是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并不重视,甚至轻视。2016年7月至8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16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持续低迷,在国人最关注的八大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排行第六,与2014年、2015年相比,并无太大改观。
六成人对职业教育了解不够
你对职业教育有多了解?调查结果非常不乐观。48%的受访者表示了解不多,12.6%的人则是完全不了解,仅有39.4%的人非常了解职业教育。这就意味着超过六成人对职业教育不够了解。
所谓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5万所,当年招生604.22万人、在校生1674.21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
据报道,2014届高职毕业生中52%的人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中职生的这一比例则更高。这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不无关系,一直以来中职就秉承着“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政策,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和结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职工等等均可通过中职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但是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长期面临尴尬——行业离不开,社会看不起。2015年6月2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1996年-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连续9年就业率在9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0%。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低于普通学校,许多地方把职业院校放在中招、高招最后批次录取;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
由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不够,甚至存在明显偏见与歧视,导致了我国技工数量无法满足用工需求。有资料显示,全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的短缺口达60万人,有的企业招聘关键性岗位高级技工时开出几十万年薪,但仍招不到人,不得不远涉重洋聘请国外技工。
本次调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走低。当前教育经费应倾向于哪种教育类型?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教育经费的倾斜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该数据与2014年和2015年相比,职业教育排位下滑明显,2014年职业教育优先级排在第四位,2015年排在第二位。
一直以来,与民众对职业教育关注不够不同的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自“十一五”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行动计划提出,2012年到2015年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年均增长超过50%,投入近500亿元,并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示范作用的骨干学校、专业和课程。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被国务院确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截至2015年12月,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出台高职生均拨款制度,26个省(区、市)出台中职生均拨款制度。进入“十三五”阶段,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实施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等专项建设。
职教改革何去何从
事实上,职业教育自身也还存在短板。在“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一题的调查中,认为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了一批用不上的学生的受访者占35.8%,35.1%的人认为是学生技能不足,培养了一批不够“专业”的学生,21.7%的人选择了教育理念跟不上,培养了一批没有职业精神的学生,4.4%的人认为是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和投入不够,2.9%的人倾向于普通民众对职业教育越来越轻视。
对比2014年和2015年数据不难发现,连续三年,专业设置不合理成为受众眼中职业教育的最大缺陷。前两年的调查中,相比较而言,人们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精神,而今年的数据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专业技能的重视。
究竟职业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俞仲文认为:“脱离培养优秀产业大军这个最终目标来谈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我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在他看来,产业大军要具备四种特质:第一,既要掌握与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的中低端位置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又要同时具备向中高端产业链分工冲刺的特质;第二,既要掌握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为我所用的技术技能,同时具备国际技术和装备消化吸收,反求转移和革新的特质;第三,既要具备传统技术和成熟技术高水平、高质量实现的能力,又要同时具备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及“互联网+”、“物联网+”时代追踪新兴技术的技能;第四,既要同时具备遵法守信、敬业乐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法制意识,又要同时具备敢于冲破常规、敢于求新、求变、求异、求突破、求发展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事实上,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下。
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2015年修订的专业目录中共有748个专业,对应着社会上的1000多种职业;加快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健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比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0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引领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国家逐步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对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举措,调查结果显示,70.1%的受访者表示支持,19.2%的人认为还有待观察,仅有10.8%的人持反对态度。
对此,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称,这几年,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走向“千校一面”,毕业生就业不容易,而且国家经济要调结构,制造业应用型人才欠缺。所以要培养人才,有一批学校更强调应用型。
其中《意见》指出,建立学校、地方、行业和企业合作办学的机制。马陆亭指出:“规定30%以上实训课程要有,师资有一些需要来自产业一线。现在一定要与实践挂钩,教师的转型是最关键的。”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哪些职业教育改革最受他们关注呢?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为职业教育建立系统的质量标准、建设标准、评估标准和管理标准;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行发展、相互支撑;让职业教育能够适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让职业教育的内容和设施走在产业发展的前面;让职业教育毕业生收入不低于同层次普通教育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