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程教学 推进劳动育人——2023年四川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研讨活动纪实
2023年4月25日,四川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活动在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举行。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四川省教育学会劳动与实践教育专委会、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承办,四川省丁世明名师工作室、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协办。全省21个市(州)劳动教育教研员、劳动骨干教师代表及四川省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代表等348位教师参加,会议由四川省教科院办公室副主任,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朱雪林主持。
【参观学校劳动教育成果】
研讨会开始前,与会嘉宾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观摩了学校劳动教育成果。
穿过学校中心图书馆,大家来到学校劳动文化廊。丰富的劳动课程文化、学生劳动成果、学科融合作品、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微型劳动实践坊、“幸福超市”均一一呈现。用稻草编制的大熊猫,憨态可掬;精致明亮的“麦秆画”组图,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美丽的树叶贴画留住了春天的颜色;十二生肖种子贴画是同学们用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精心制成最爱的艺术形象;还有萝卜中国印(福)、蚕丝地图丝绸之路、麦秆编织《五谷丰登》等作品......,这些作品的取材、创意均来自学校幸福农场,作品中饱含了浓浓的劳动元素和“幸福”的味道,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孩子们学会与人合作劳动,生长了科学探究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扫码兑换农产品和学习用品的“幸福超市”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表现挣得的“幸福币”可以真实消费,通过兑换活动,真实地体会了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道理。
【开 幕 式】
武侯区教育局副局长程曦在致欢迎辞中讲到,武侯区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作为区域教育高位发展、全面提升育人实效的关键路径,区域整体建构,行动配套跟进,已构建起区域劳动教育“1356”育人体系,以“三轮驱动”充分保障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实效。
四川省教科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廖德斌在致辞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实践突破口。加强劳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统筹推进、坚持课程主导、坚持家校社协同,充分发挥教科研专业支撑作用。
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四级调研员邓燕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发力,稳步推动我省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健全实施体系上发力,落实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强化实质保障。二是在课程常态化实施上发力,开齐开足开好劳动课。三是在加强师资队伍上发力,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四是在拓展实践资源上发力,推动学校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整合家庭、区域劳动实践场地资源,满足劳动实践需求。五是在深化评价改革上发力,针对劳动教育开课情况、劳动实践活动组织情况等开展经常性的评价与督导,注重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积极开展反思性评价,以评价促素养培养。
【专 家 报 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杨颖东博士作了主题为《劳动课程的育人逻辑与实现策略》的主旨报告。杨颖东所长指出劳动课程育人的逻辑起点在于建立劳动与人之存在(成长)的三个内在关联“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揭示了现阶段劳动课程育人的三个现实问题“课程规划散乱无据”“课程实施学科化和放养化并存”“课程评价激励引导不足”。杨颖东所长还提供了“挖掘劳动育人价值”“科学设计劳动经验”“全面评估劳动表现” 三大劳动课程育人关键策略。最后杨颖东所长还向与会老师推荐两本书《教师的精神世界》和《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
【区域经验交流】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肖慧:《建好队伍,深入研究提升实效——成都市劳动教育体系建构的探索》,肖慧老师阐释了如何构建全市劳动教育教研生态圈,以队伍建设促进劳动教育开展专业化;以课程建设促进劳动教育活动开展系统化;以资源建设促进劳动教育开展信息化;以课题研究促进劳动教育开展规律化。
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连晓:《多元聚力,推动区域劳动教育落地见效》,连晓老师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宜宾市推进劳动育人的经验:行政主导,区域规划,搭建课程框架;课标为纲,以校制宜,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培训研修,提升技能,建设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巡查督导,优化方法,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泸州市纳溪区教体局副局长罗太林:《劳动是开放的教育》,罗太林局长介绍了纳溪区“一核一体两翼”开放性劳动教育实践体系,详细阐释了开放的“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开放的“课程-活动-评价”育人体系和开放的“协同、保障”助力体系。
天府新区教科院师培课程中心主任刘春琰:《共享理念下,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刘春琰主任从“背景分析”“工作体系”“创新举措”“下一步思路”这四个方面作分享交流,介绍了天府新区教育十四五规划,“四力统整”推进劳动教育“12345”工作体系的构建以及“共享+智创劳动”劳动教育的创新举措。
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院长周文良:《三课联动:推进区域劳动教育纵深发展》,周文良院长介绍了劳动教育武侯经验“素养为纲”“机制先行”“三课联动”,构建武侯劳动教育“1356新格局”,形成“全面统筹、院所引领、全域实施、有效评价”的劳动教育推进管理机制。系统构建目标统一、内容贯通、资源统整和贯穿式评价的“三课联动”课程体系,探索“综合化、协同化、创新化”课程实施样态,推动劳动育人真实效。
【学校经验交流】
乐山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罗羿:《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学校以学生劳动能力调查实践“破局”,以项目化劳动课程建设“提质”,以劳动课程融合学科课程“深耕”,以家务劳动、社区共建“拓展”,不断推进学校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校长陈世连:《嗅得泥土的气息,闻到五谷的芳香——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践》,学校立足学生所需,创新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和场地资源,基于劳动课程标准,创新“五讲、四美、三勤”劳动教育校本实践,推动学科融合渗透,创新劳动教育共建模式。
成都棕北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应红:《课程引领下城市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学校坚守27年的信仰,坚守“开生命之源,育完整之人”的劳动教育理念,形成了“一横两纵一周”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探索出劳动课教学“做学”范式和学科课堂“融通”范式。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学工处副主任林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学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主导作用,凸显家庭劳动教育基础作用,大力争取社会帮助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开发南充高中种桑养蚕实践基地和劳动课程,还探索出“普职共建”“普特融合”劳动教育新路子。
【观摩课例及专家点评】
课例一: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武侯新城分校黄小雪执教《“大花脸”变形记》,黄小雪老师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方法去清理大花脸上的不同污渍,促使学生掌握清洗桌垫的技能,并通过劳动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以期更好地实现劳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点评嘉宾】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劳动教育教研员李淑玲
李淑玲老师以“唤醒学生劳动的内在自觉”高度评价了本课例的“对话与共情”、“探索与实践”、“规范与指导”、“涵养与品性”,同时也指出劳动课程可以进一步挖掘拓展性和创新性,体现评价的多维度和差异化,“美的欣赏,甜的滋润”才能激发学生乐于劳动、会劳动。
课例二: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周屈舟执教《土豆成长记——播种》,周屈舟老师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课前,学生通过提前预学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愿望,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问题;课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训练操作,学生动手动脑,出力流汗,达到规范劳动、科学劳动的目的,同时掌握土豆种植的基本技能;课后引导学生回顾劳动过程,交流劳动体会,提升本节课的劳动育人价值。
【点评嘉宾】成都市成华区劳动教育教研员吴玉婕
吴玉婕老师非常肯定本课例精心设计、统筹规划,体现了学校课程设计的序列性和连贯性,落实劳动素养的四个维度,特别注重劳动观念的渗透和劳动精神的培养,注重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安全劳动、规范劳动,“物有定位,物归原位”劳动品格养成很好。同时吴老师也指出在总结反思环节,让最早完成劳动任务的小组和最晚完成劳动任务的小组分享交流,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内化体悟。
课例三: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徐莉岚执教《田间管理之防虫神器》,徐莉岚老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田间管理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明白制作及悬挂糖酒醋液的原理及意义,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完成田间管理的任务单。在实操中掌握劳动技能和要领,形成团结合作,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点评嘉宾】成都市武侯区劳动教育教研员王艺蓉
王艺蓉老师指出真实的劳动任务对一节劳动课的重要性,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懂劳动”,明白为什么要劳动,在“大主题、长周期”的任务驱动下,知识点的有机衔接,凸显课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小组分工明确,操作有序,落实田间管理任务,引导学生“会劳动”,从劳动技能走向劳动能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分享收获、总结反思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引导学生“爱劳动”“勤劳动”,在后续的田间管理观察记录、真实体悟。
【说课汇报】
来自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武侯新城分校的黄锐老师、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的韩炀老师和黄艳老师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总结反思几个板块分别对三堂课进行说课汇报。
【活动小结】
四川省教科院办公室副主任,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朱雪林作活动小结。本次研讨活动呈现了1场专家报告,3位领导讲话,5个区域经验分享,4所学校专题交流,3堂劳动课教学展示,3个劳动备课组说课,3位教研员评课,形成了“内涵引领、机制推进、课程落地、教学主导、教研支撑”的劳动教育落地落实的实践策略认识,实现了总结工作、展示经验、交流思想、形成认识、推动实践的预期目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