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聚焦思辨读写 探索整合教学——四川省“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和课堂教学探索线上培训活动侧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5 11:43:50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秋期,四川省将启动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高考综合改革也将全面展开,高中课堂教学方式也必然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为了帮助高中语文教师共同做好迎接新变化的准备,5月16日,四川省教育科学院以“思辨读写·整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全省网络教研活动。该活动以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所所长、高中语文教研员袁文老师组建的“成都市高中语文团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展示、微型讲座、评课”等多维方式呈现,探讨了“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变化,指向课堂教学建设的探讨,在路径思维和理念创新等方面,给广大一线教师带了深刻的启迪。

展示课一

基于观点的思辨性阅读:从“感知”到“反思”

——《师说》《六国论》《拿来主义》整合阅读

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张长燕老师“基于观点的思辨性阅读”整合教学的录像课,结合《师说》《六国论》《拿来主义》三篇文章,在“观点感知”“观点溯源”“观点反思”三个层面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观点感知,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思考。张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请学生结合三篇经典论说文分享自己心中的好观点,以感知名家思想的魅力;请在分享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一个“好”观点的三个评价标准;老师提供一个“别人”的评价标准作为参照进行分享。以上问题不是为了获得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让学生知道——好的观点应当有基本的评价向度。

观点溯源,引领学生理性认知好的观点产生的思考路径。张老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思考作者在具体事件中的“所见”,以获得多样化的思考角度;再进一步追问作者为何能有如此“所见”,以导向影响思考的“洞见能力”“情怀视野”等问题,聚焦思考“好的”“深刻”的观点产生的思维路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参考活动一将韩愈所倡导的“气盛”“言宜”补充丰富成三个评价维度,以强调说理的内在逻辑性和清明的理性。

观点反思,引导学生理性、包容地认识传统说理方式以及经典的魅力。在认知好的观点具有新颖、深刻、有感染力等特点的基础之上,张老师请学生以“审视三问”来验证三篇经典中的部分观点,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看待经典的“不完美”,落脚于宽容理解,理性思辨,经典魅力三个角度,使学生能清醒认识和深刻理解逻辑思辨对于阐明观点的重要性。

展示课二

比喻论证的价值及其限度

——基于《劝学》《师说》的思辨性阅读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胡丹老师呈现了一堂题为“比喻论证的价值及其限度——基于《师说》《劝学》的思辨性阅读”的录像课。

胡老师的思辨教学主要在两个维度上展开,一是知识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知识层面,胡老师以《劝学》《师说》文本为载体,通过“感受、分析比喻论证”等环节,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两面性,其形象生动一方面带来的是喻体特征的模糊性和论证的非逻辑性,另一方面它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接受力,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思辨的内涵、原则和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层面,胡老师通过“探究比喻论证”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写作者和接受者的角度对比喻论证进行反思。正因为思辨教学的终点不是文本而是生活,不是知识而是实践,所以胡老师引导学生反思比喻论证在当下经久不衰的奥秘,启发学生除了对他人言辞中的比喻论证保持审慎态度,也不能将自己排除在思辨之外,在写作的时候,要将比喻论证与逻辑论证结合起来。

专家点评

会议主持人段增勇认为这两堂课,既对心灵有所触动,也对头脑有所开启。张长燕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回环反复,在单元整合和跨单元整合方面,铺展以开阔,聚焦而深透;胡丹老师的教学,流程清晰,层层深入,师生互动自然,精彩发言频出,充分体现了思辨读写和整合教学的课堂理念和价值追求。两节课是“三新”背景下对大单元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两节课围绕着“思辨”二字展开,无论是围绕着“观点表达的深刻”还是“比喻论证的价值与限度”的探究,都体现了对思辨内涵和价值的充分挖掘,尤其是单元内容的整合和跨单元的整合教学,给予学生和听课教师以鲜明而独到的启迪。

段老师说两节课的授课对象都不是老师平时所教的学生,但师生能产生有效的互动,课堂流程顺畅,课堂生成自然,启发大家思考课堂设计与教学,包括前置性学习的伏笔,如何在教与学上达到完整统一。一是要思考教师的教学是追求“努力让学生知道”还是“努力让学生获得”这两种教学表现的差异和实质;二是要深刻领会并践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所富含的课堂教学建构的本质要义,追求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三是注重课堂教学的基点和支撑点的确立,围绕中心并凸显中心而展开教学,不枝不蔓,深掘深透。总之,课堂教学要秉持“改进”和“改善”的态度和精神,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课堂教学建构,努力实现高品质和高质量的教学。

微专题讲座一

基于整合学习的成都市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

作为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成都市高中语文团队秉承新理念,积极先行,做好先头部队的探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所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袁文就《基于整合学习的成都市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做了专题交流。

袁老师介绍,成都市高中语文主要通过“三新推进”,聚焦课型研究、整合学习研究,聚焦语文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发展,着力于学科典型必备知识的整体性、关键能力的整体性、学习的整体性和健康人(格)的成长、人的发展的整体性的整合融通,通过以点带面、主题式研讨、以赛代培、以研促建,通过大型高端论坛、中学语文学科赛课、教师技能大赛、市级三新教研活动、入校视导等项目结构化深度推进,落地课堂。

袁文所长以丰富的国家、省、市获奖和教研活动案例介绍了成都市教科院在“三新”背景下的单篇教学、群文阅读和整合教学的课型探索成就。袁老师强调,在单元整合方面,从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精神境界,从情感取向关注学生的共情审美,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学科超越和从在场到不在场的主题超越。

微专题讲座二

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初探

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李奇老师就《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做了专题交流。

李奇老师认为大单元之“大”,就是基于单元确定具有统整性的主题,具有行动性的方案,具有连续性的活动,具有结构性的探究。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李奇老师特别指出,简单割裂地挂靠核心素养,是机械主义;过分强调“统”和“整”,忽视单篇的“独特性”,是冒进作风;过分追求“大”和“综”,忽略对“语”和“文”的追求,是舍本逐末。他认为大单元是活性结构,需要在一个有机体系中协调、策划、运作、经营,大单元教学过程必然指向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文本组元的基本模型可分为 “据点式”“分组式”“整合式”三类,在此基础上灵活变化,以学生的学作为设计情境、任务最核心的课理动机和旨归。最后,李奇老师就教学设计中的情境、任务、评价做了交流,指出相比之于情境和任务,从传统教学的情况来看,一线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上投入更多的学习和研究。

微专题讲座三

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的读写融通的思考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做法。在“三新”背景下,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成都市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王华美老师就《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的读写融通》进行了专题讲座。

讲座从“重新审视‘读写结合’”“读写融通的基本路径”“读写融通的操作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王老师结合对新课标和当下教学困境的研究后认为,教学读写融通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专题读写等。王老师结合典型课例,逐一进行介绍。

在读写融通的操作策略方面,王老师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整体谋划,设计合宜任务;激发兴趣,推动深度学习;搭设支架,提升读写品质。

王老师认为高中阶段要重点关注思辨读写,注意引发思考,生成思想,理性表达(有理、有据、有序、有力),自我评估。深度学习强调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因此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触动心灵,撬动思维,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有所发现,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读写活动形式力求新颖,联系社会热点,有一定挑战性。教学化繁为简,给够时间,鼓励独立思考,尊重个性化体验和思考,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提出学习任务之后应重视过程性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便化难为易,拾级而上。重视评价的支撑作用,以评促读,以评促写,科学设计评估量规,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落实反思与修改。

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时,段老师认为这是一次“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的团队教研活动,充分展现了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高中语文七零尾八零后的形象和姿态。“思辨读写·整合教学”的课堂教学建设,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同时也是充满更多创造性乐趣的一个探索之旅,要经由自己灵活的心和灵活的头脑,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改善。最后,段老师寄语四川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妥善处理“繁与简、难与易、虚与实”的共在共生和相生相克的关系,希望各市(州)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围绕“三新”开展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团队教研与教学的实践探索,让四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走上一条富有开创性和发展性的实在之路。

蜀地多才俊 四川有希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