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资阳中学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总体设想

来源:资阳中学 发布时间:2022-06-17 16:56:1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省资阳中学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19〕29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新教材改革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0修订版)等文件,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化教育改革,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统筹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在学校的实施,坚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建设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且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探索更为多元和科学的评价方式,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力争形成符合学校定位、具有学校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三、工作措施

1.设立学生发展中心

学校将成立单独的学生发展中心,由学科骨干及生涯规划、心理指导名师组成团队。旨在聚焦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立足于高考新改革,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依托高校专家资源,开展政策理论研究,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支持;整合各种资源,开发特色化学生指导活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系统,致力于为高中学生提供最精准、最全面的学业、职涯、生涯规划指导等服务。

2.成立新课程新教材管理小组

成立新课程新教材管理小组,由学校校长亲自挂帅,进行项目的组织规划。主抓学校新课程新教材的推进工作,副校长、教导主任分管,教研组长、任课教师负责,形成条条有线,块块有面,收得起,放得开的一个工作网络。既保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实验工作贯彻落实到人,又使在校师生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

3.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学校课程和教学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督和保障;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把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学涯、生涯的重要指导作用。

4.完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规划

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学校规划,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各部门、各教研组、各个层面的教职员工的相应的目标、职责、改革任务和步骤。加强规划实施的过程管理,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定期召开学校各部门的联席会议,加强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对落实情况开展阶段性反思,形成阶段性成果。

5.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全员培训

做好各个层面的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层面,加强课程领导力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一线教师层面,开展基于新教材的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市、区各个层面的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项目和培训项目。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和教师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并重的方针。并在实践和反思中,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6.聚焦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

开展指向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深化学校课程组织管理的实践研究(包括选课走班、学分制管理、生涯规划指导等),推进思政课程和劳动教育、生涯辅导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重点领域的实践探索等。

7.推动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全面深化

加强教研工作体系建设,组织各个层面的教研,开展基于学科素养的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与实践,组织单元学习的研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就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从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新评价理念,优化评价指标,改进评价方法,规范评价过程,强化结果应用。

8.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组织管理

探索建立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指导和监测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使用国家审定教材,完善学业质量评价方式,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利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联席会议、教研组年度评优等,指导和管理各教研组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情况。

9.总结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建设工作经验

加强制度和常规建设,定期收集和汇总各项教改资料,及时总结,及时改进。力争一些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并通过名师工作室等平台辐射项目成果。利用“教师沙龙”等形式,做到全体教职工“人人关心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人人支持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人人参与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学校每月进行对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研讨交流,将有益的经验和做法落到实处。

10.搭建学科信息化资源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学科提供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教师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学空间,发挥其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面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等方式深度学习。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控,生涯规划等提供有效的依据,指导学生科学地评估学业成绩及在校各方面的表现。

11.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奖励先进

把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各级改革培训费用实施全额报销,对购买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教材、器材、教学设备的项目,简化审批手续,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工作成果的奖励,同时根据公用经费的核拨情况逐年加大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经费的投入,在投入的同时严格把握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工作质量关,让投入与质量挂钩,让投入与效益挂钩,让投入与实际挂钩,切实提高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效果。

总之,始终贯彻“先立后破”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科学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各项制度,并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宣传力度,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得到保障,让新课程新教材改革顺利进行。

2022.05.22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