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南山实验-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打造高阶思维课堂

来源: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2-06-17 17:15:18 浏览次数: 【字体:

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打造高阶思维课堂

——关于四川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一点思考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2022年5月18—20日,我们参加了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管理者培训。通过培训,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有了更多更新的感想。

《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转变育人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在新课程方案下推进新教学、新学习、新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推动育人方式转变。

坚持以立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推进课堂转型,坚持以学为中心的信念,改变教学思维方式,重塑课堂框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汲取知识,主动成长,从而达到育人目标。

一、新课程新教材实现课堂转型的总体建构

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育人目标,我们必须要实现课堂转型,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育人方式,为此我们的课堂转型设计模型如下:

二、高阶思维和思维课堂的初阶理解

高阶思维是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关注学生系列能力的发展,如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自主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及协作能力。《教育目标分类学》 中指出,高级思维技能前三名是分析、综合和评估。

思维课堂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强调以诱发认知冲突为特征的教学引入、以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以思维监控为特征的教学反思和以灵活运用为特征的教学迁移。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课堂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教”出来。让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要学习,会学习,方便学习。

我们关于思维课堂构想框架是:

三、“思维课堂”原则和基本框架的理解

为有效落实思维课堂,我们对思维课堂落实原则的理解是: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学情分析,否则我们创设的情景是无效的,学生不能解决学科问题,则达不到教学要求。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析要注重运用学科内的大概念进行知识整合和跨学科的知识统整,把学生至于不同情景中真实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基础到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最后,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为中心展开。教师的“教”是围绕学生的“学”而进行的。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中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关注、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思维课堂”的基本框架为:

①主题:老师利用专业特长生成学科或学习领域最核心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科联系,去探索解决问题。

②思维目标: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科思维和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清晰、具体、简洁的表述出来。

③思维表现:学生理解学科知识,进行再创造,指导新实践,实现学习进阶,最后对知识表示、评论、反思、总结提炼。

④评价:学生理解知识后不断的再学习,评价进步水平,从而改进学习计划。

四、“思维课堂”的策略思考

结合对“思维课堂”的理解,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具体实施高阶思维课堂。

1、制定合适的目标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

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目标,目标遵循具体、可测、分层,也不要太多,要在思维素养的层面,把行动方法、学习内容、达到标准整合在一起,同时从以往知识重难点走向梳理核心概念,关键能力,并制定出目标达成的检测指标、路径、方法。

2、有效地设置问题情景

问题设计决定一节课的品位和层次,我觉得问题设置要注意几点:

①注重和以往知识逻辑关系,明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有更高层面提升,问题要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引导学生建立学科和学科间的大概念联系。

②要设计隐藏思维陷点和知识混点的模糊性问题,思维逻辑上层层递进,指导学生能进入深度学习。

③问题设置要变化多端,变“是什么”为“为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分析问题,找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④知识学习要问题化,问题设计要指向核心问题,紧扣大单元教学,指向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

3、积极开展概念链教学

引导学生将一个概念链接到另一个概念,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思维水平将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建立联系,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得知识理解,实现学习的进阶。

4、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养,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去解疑、释疑。真正实现新课改的要求:“从单一化理解走向全局性理解,为未来而学,为“事实一一概念一一主题一一原理、规律一一理论”的理解而学,为“环境层、行为/行动层、能力层、价值观层、角色层、愿景层”的认知逻辑升级而学,为"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的思维模型层次升级而学”。

5、鼓励学生自由推断和提问

在学习情景中,让学生依据情景自由推断,发现知识形成过程,规范逻辑思维,过程中,学生间不断自由提问,实现思维碰撞,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挖掘学生创造力,提升思维能力寻找新方法,解决问题。

6、借力思维导图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概念的概述

学生从问题情景出发,探索解决问题后,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可采用思维导图、学习导图等的形式进行知识、方法、元认知的总结。

同时也大力开展创新思维,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学会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学生阐述答案,在讨论中达到学习目的。

7、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

学生探索学习了知识以后,要让学生从书本回归到生活中,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的实践价值。

余文森先生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为命题立意、情境的创设、试题的设问提出基本主张: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三大重心转移,从关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学科知识的习得到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学科问题的解决;从关注对书本知识理解、复制、反应到关注个人对知识的建构、解读、感悟;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

为此我们要实现跨学科编制不同类型的试题,实现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还要进行作业设计,多在开放性和探究性题目,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题目上设置作业,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8、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建立开放学习空间

学习过程中,多开展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去,相互倾听,相互学习,学生合作探索,学科大概念,跨学科知识整合,多到学校以外的空间中让学生实地考察学习,规范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思维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注重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融入情景中,树立大观念,明确大任务,实现育人目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