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广元元坝中学培训心得

来源:广元元坝中学 发布时间:2022-06-17 18:17:43 浏览次数: 【字体:

扎实推进课堂转型,办好高品质的特色高中教育

广元市元坝中学

2022年5月17--20日,我们参加了由广元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者培训会议,聆听了课改专家、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新课改实践者的讲座,收获很多,感受很深,现针对如何推进课堂转型谈谈自己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浙江的思考与做法

5月19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为我们做了《课堂转型:为学习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的精彩讲座。

任主任先从背景谈起:新课改立足于转变育人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019年6月19日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育人方式的转变要通过新高考和新课程来实现,新课程是理想课程,要实现理想课程到实践课程的转化,就必须将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和新教材落实到新教学、新学习和新评价上去,大力推进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

新高考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推动育人方式的转变。2022年全国统一进入新高考,取消考试说明,2025年新方案、新标准全面落实。考试命题发生格局性变化: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逐渐向育人工具转变,从依据考纲到依据课标转变,注重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

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原则。教育部考试中心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要求:第一,在立德树人全面融入上下功夫;第二,在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和引导上下功夫;第三,在加强考教衔接上下功夫;第四,在深化关键能力考查上下功夫;第五,在保持高考命题平稳上下功夫。高考命题体现出“情境+知识+认知水平”的综合。

由此引发我们的第一个思考:在推进课堂转型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坚持教育信念?教学是一种“学为中心”的育人专业实践,要想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想发挥新教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功能,就得强化教的使命,提高研的站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用专业讲政治,用专业做事业。

第二个思考:在推进课堂转型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改变思维方式?首先要重塑框架。乔治·莱考夫在《别想那只大象》说:“框架是塑造我们看到世界方式的心理结构,所以,框架也塑造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制定的计划,我们的行为方式以及我们对行动结果好坏的判定,重塑框架,就是变革社会。”。当我们变换视角,从经济文化视角来看,浙江是一个怎样的省份?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从哲学视角看,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需要怎样的学习能力?从教育学视角看,当下课堂的知识观、学习观是怎样的?从学习科学的视角看,人是如何学习的?其次要认真反思。身为教师,我们应该设想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今天我们该如何培养人?人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们的教师又该有什么样的素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方式、空间、多元评价又需要怎样的联动?

第三个思考:在推进课堂转型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改进教学行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学习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在学习科学理论指导下,做好三大工程:“思维课堂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作业”设计。

第四个思考:在推进课堂转型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强化教研支撑?通过校本教研进一步增强教师实践智慧,从而提高育人质量。教研(备课)组要制定教研组计划:做好常规安排,确定研究主题,规划团队建设,要目标清晰,内容明确,体现研究性、操作性和合作性;开展现场教研活动:主题和计划匹配,记录合作参与情况,活动有序,发言有品质,营造质疑、探讨气氛;收集教研组活动材料:活动过程记录,教研组工作小结,研究课教学设计。

然后任主任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思考。他认为,认识“人如何学习”是实施课堂转型的前提,建构“思维课堂”方案是实施课堂转型的基础,优化“单元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转型的关键,强化“校本教研”支撑是实施课堂教学转型的保证。

从学习科学出发,如何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注重对教师与学生身份建构研究。教师:职业志趣+专业素养。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创生”+归属感+获得感)。其次要注重对教学内、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内部因素: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相关因素(自主学习+元认知+深度思考)。外部因素:关注教学设计、内容、方法对不同性别和年龄学生异质性影响。第三要关注方法,积极探讨班级教学模式与策略。在模式上强调学生参与与体验,在策略上要教学互动(重构教学目标与内容,关注学习媒介与教学策略)。最后要关注结果。关注学习结果导向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制度。在评价方法上定性+定量(重视表现性评价的开展),评价内容上显性(知识习得、概念理解)+隐性(思维发展、素质养成)。

“思维课堂”的设计要思考:如何研究学生需求确立目标并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支撑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为什么要实施“思维课堂”?怎样定义“思维课堂”?它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有哪些框架?需要什么样的策略和机制保障?

思维课堂以学生学科思维发展为目标,以学科核心概念的探究和理解为主线,让学生置身于真实问题情境,亲历学科知识的发明过程或学科知识的应用过程。由此学习学科知识和技能。

那么,思维课堂的突破点在哪儿?是思考?还是实践?或者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创设信息时代的新型高中课堂(思维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为思维而教),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走向深度学习)。我们的理念是让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让教学成为协作解决复杂问题;做中学、用中学、创造中学。我们的内容包括创造高中“思维课堂”基本框架;建立高中“班级学习共同体”;创造“弹性课时制”与开放学习空间。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的设计。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化,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而达到深度学习?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意义建构,那如何发挥转变师生的角色和学教方式?评价方式?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如何联动发挥最大效能?如何做好单元教学设计?

在课堂转型中,一要变革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支持高参与度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学科内容的动机?二要变革学习者的角色和学习方式。如何提升低参与度学生的意愿与学习技能?如何让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变得有学习动机?三要变革评价。怎样的评价方式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动机和参与,提高学习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时空拓展”为学生提供有助有动机激发和深度参与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意义;通过“内容重组”呈现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本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流程再造”让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人机协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数据跟踪”为学生精准画像,利于“个人定制”补偿方案,快速达成教学目标。

单元设计从学生和教学两个维度出发。学生先要填单元概览表:明确单元名称,教材内容,对应章节,学习课时;一、你愿意接受挑战吗?(创设一个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真实情境中的大任务或大问题,以激发学生想学习的动力);二、你需要学习什么(画一章内容概要图,包括各课时主题及关系);三、期望你学会什么(3-5条,主语是学生,三维叙写可测量可评价,要看的见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子);四、给你支招(让学生获得使用的信息:一是为何学?二如何学?三除教材外还有哪些重要资源,在哪里可得到?)。单元教学设计首先要落实单元目标(三维叙写),分解到各课时目标(指标化);评价任务(表明在学习过程中的何时运用,说明任务运用所需要收集的信息,需要明确依据所收集的信息可以选择的学习进阶预案。);学习过程(每一个课时一般安排2-4个任务或环节,前面加上热身,后面加上小结);学后反思。单元学习后的反思是知识学习通向素养的关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反思及提供反思支架(前面内容编制好发给学生,下面内容专供教师研讨使用);教师要反思:1.单元设计依据(课标要求:就教材章或课或单元的大主题对标课程标准中相关学业质量与内容标准,摘录下来;学情分析);2.单元设计创意(围绕一致性、情境创设、任务分解、进阶理解、作业设计、反思设计等方面说说此设计的创意);3.教学实施建设(给新手教师或采用别人设计的学历案例的教师的提示);4.参考资料。

校本教研的支撑。我们要思考:校本教研如何有效支撑课堂教学转型?如何重建一种新的关系,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专业共同体?如何重塑一种新的生态,解决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中的真问题?如何重构一种新的范式,通过实践形成可模仿、可操作、可复制的支架、工具、路径、策略和案例,促使新课改理念的落地生根?

借助海尔总裁张瑞敏“三自三新”无限循环,构建物联网生态品牌体系思路,构筑“元宇宙”下“新关系-新生态-新范式”校本教研生态品牌体系。

策略1:重建新关系---专业共同体

教学是一种“学为中心”的育人专业实践。高品质教研要知、思、行结合,通过实践智慧和组建专业共同体达成真善美兼具的高品质育人。名和高司说过:只有高IQ的人,让人感到可怕但不受人尊敬;只有高EQ的人,让人产生共鸣但不受人尊敬;受人尊敬的,是拥有出色JQ的人。

我们要改变传统命令式教研组织的金字塔式为现代共同体教研组织的合伙人式,从战略出发没改变机制和结构,重塑价值观,增强教研能力、改善思维方式,形成新的教研风格。要煽动危机感,点燃使命感,创造成就感。

策略2:重塑新生态---真教研

教育部长怀进鹏指出:教育工作者要把研究解决教育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落脚点,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我们要在真实性问题解决与学习中,开展真实性教研,解决真实性问题,开展真实性实践,做到真实性参与。

关注新问题:以新课标研究为例。高中育人方式转变的核心是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核心素养落地需要课堂教转型:研究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研究单元教学要素与任务流程设计的关联性,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建议;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表现的内在关联,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继续探索基于学生需求和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素养为本的教学新范式;继续探索基于大数据和教学行为分析的精准化诊断等。

攻关难问题:以选修课程开发为例。构建美丽校园--美丽家乡--美丽浙江--美丽中国为内核,文化景观--生涯规划--区域发展--生态体验--自然考察--社会调查--为板块,地理定向运动-植被土壤观察-校园垃圾分类-校园美景摄影-天文气象观测-校园布局论证;农业生产体验-地质地貌观测-人居环境解码-人文景观欣赏-科技场馆研学-家乡发展建议;绿水青山考察-江河溯源考察-数字经济研究-民俗文化调查-科研院校访学-海洋强省研讨;生态护绿行动-自然风光探秘-一带一路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名校名企讲学-国家发展建议为具体项目,围绕崇劳、育美、强体、增智、树德目标,以学科为轴心,制定选修课程框架,开发选修课程并编写具体案例。

解决真问题:以课堂教学转型为例。坚持问题导向(师生负担过重,创造力无法解放),坚持目标导向(数据驱动--教学范式、靶向作业),进行创新驱动,实施项目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超学科项目化学习)。实施精准教学为学生减负,开展项目化学习,释放学生的创造力。

策略3:重构新范式:落地路径

坚持教师立场,实现动机情感领域(动机与目标、情感态度)、认知领域(思维方式+过程方法)和人际领域(与他人、自我关系)的整体提升。坚持一致性(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参与性(创造条件,促使教师兴趣、动机和参与,更加支持深度教研的发生),坚持专业性(专业学习共同体,时空保障,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坚持协同性(协同推进,问题导向,迭代升级)。开展实证教研(发展基于证据的教学诊断),主题式项目式教研(保障教研活动持续深入)。网络教研(打破教研时空限制),协同教研(联片教研)(拓展教学经验分享空间)。

再思考:推进课堂转型,我们需要“坚持”一个根本”:爱和关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再思考:推进课堂转型,我们需要“重塑”一种关系:伙伴关系的师生角色。

围绕一个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一个任务:变革育人方式(课程+课堂+作业+评价),做好一件事:课堂转型:为学习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回归一个原点:人是如何学习的?落实一个支撑:教研支撑,课堂教学是如何设计的?

二、我们推进课堂转型的做法

2021年秋,我校大力启动课堂转型工作。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学转型

(一)课堂模式

1.基本模式

(1)年级要求

高三:复习、巩固+考点串联+类题训练,拒绝满堂讲。

高一、高二:巩固、复习+学交导练悟结。

(2)科目要求

双语课:课前三分钟演讲。预备铃(提前三分钟),时长6-10秒;正式铃,时长2-4秒。

其它课:课前5分钟左右记忆和复习巩固。

2.基本要求: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卡点易漏点;讲方法讲规律。

三不讲:学生自己独学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以六认真之作业批改为基本摸底。

3.基本核心

学本:学生为本,学习为本。(学生:精力集中,拿笔做笔记)

思维四度:宽度、高度、深度、效度。(暂不做考核,但教师要有这种意识,做到其中几条即可)

4.基本标准

实施七统一管理:统一研备、统一流程、统一导学案、统一上课课件、统一评课标准、统一研课评课、统一考勤考核。

5.学科建模

(1)早读课:任务写在黑板上;学生站立读书5-8分钟,读出精气神;然后坐下读书,边读边记边写;最后10分钟相互抽背或晨练检测。

(2)学科自习课:命制小练习,进教室发,出教室收。教师在自习辅导时,原则上不做其他事情,关注学生答题状态,矫正学生答题习惯。

(3)公共自习课:无作业化、无考试化、无新课化。

(4)新授课:巩固+学-交-导-练-悟-结

(5)复习课

A.两线建构。对本节复习内容的重难易混点进行梳理建构;对复习内容从思想方法上进行梳理建构。

B.核心提炼。教师对教材知识、技能、方法、考题进行分析提炼;学生现场记忆内化总结。

C.问题呈现。学生呈现自己的问题,并小组解决,全班交流;教师对易错易混点再次梳理引导。?

D.定时训练。进行15分钟左右定时变式训练;小组对此训练交互评分,小组交流。

E.记忆提升。教师对定时训练题进行思路、方法与阶梯指导;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内化记忆。

(6)讲评课

A.考情分析。教师对考卷结构、难度、评分标准进行分析;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性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B.分析改错。学生自己进行SK分析。

C.精讲提升。教师对错误率高的题、典型新题重点讲评;教师对两题错误原因、错题模型进行归纳。

D.定时训练。对两题进行变式或原题训练(补救性练习);小组互评并分组汇报。

E.内化反思。教师对定时训练题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对定时训练题进行纠错和记忆。

(二)训练安排

1.周考训练

语文、英语:星期一晚自习2、3节(每科40分钟时间)

数学:星期天晚自习2、3节(一节周考+数学晚自习一节)

高三理综、文综:星期天上午9:30—12:00(高考题模式)

高一、高二:政史地、理化生分科考试,每科考试时间40分钟,年级集中安排。

出好周考题,周考配合近阶段学习或复习的内容出题,格式规范,提前两天拿出题,

2.月考安排

高三三周考一次,一个晚上+一整天,考前复习该科考试科目,由质量组长安排人员命题。

高一、高二4周考一次,高一考9科,一天半考完;高二考六科,一天一晚考完。

出题要重视基础,由浅入深,扣住考纲、大纲和期末考试。

3.晚自习训练

小练习为主,定时发,定时收,全卷量化打分,40分钟或90分钟定时练。

4.课堂训练

讲练结合,拒绝一讲到底。

5.补救性训练

周考、月考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各科须有补救性训练题。

6.月假、节假日训练

月假、节假日各科安排适量的训练作业或清理作业,返校后当晚就收齐、检查。

(三)作业安排

1.各科当天有晚自习,不得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科目可以有部分清理、复习作业;语文、英语可以有不得超过10-15分钟的作业或清理。

2.作业全批全改,并尽量量化;主体资料尽量批改,但必须检查完成情况。

3.作业以小练习为主,便于批改和及时反馈。

二、教研安排

(一)建立“1341”学科学术常规管理制度。

每期一个全程备考体系、3次竞赛、四个问题公关、一次学术年会的总结表彰。组长要照此列出计划。

(二)教研安排:每周大教研、小教研各一次。

(三)教研要求

1.教研次数:一周两次,大教研两节钟,小教研一节钟。

2.教研地点和时间:分组统一

(1)大教研在指定地点进行,大教研组内成员全员参加;

(2)小教研可在办公室进行,小教研原则上全体老师参加,个别老师有课的,组长课后转达有关小教研的精神与要求。

3.教研准备

(1)质量组会:每周质量组会之前,质量组长、包科行政一起结合学校当周教研要求,确定教研会主题和核心内容、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或近阶段工作,落实当周教研任务。

(2)学科组会:每月学科组会之前,教研组长和包科行政一起结合学校要求,设计会议流程和内容,总结上月工作,安排当月工作,落实一个主题研究汇讲。

4.教研内容:一课一主题,一课一备,非本课题以外的内容不纳入集体备课。

5.教研风气

(1)直研: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每个主体发言人均要开诚布公,直言不讳地主要说问题、提建议,不遮掩,不过度褒美,以旁观者的身份让当事人有实质性收获。

(2)细研:研究周考、月考、定时练习题,要评点到小题、答案等等。

(3)实研:教研组要提倡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务实、高效有为的教研局面。各组要研究符合本组特色的教研内容,比如双语组要研究早自习的高效问题。

(4)深研:深入研究大纲、考纲、考题、学生、题量、题法、生态、教态、学态,深入到细节问题。

6.教研活动流程

每周大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听课→评课→亮点交流→主题研究→一课一研→三生辅导研究→下周工作安排。

7.集体备课流程,小教研时完成

一课一研说课→研讨导学案→研讨小练习→研讨周考或月考试题→研备记忆清单

8.听课、督课

(1)校级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中层不少于3节,两长不少于2节,老师不少于1节。

9.课堂转型:学科组和质量组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要求,学部规划的几个阶段实施课堂转型战略。

第一阶段:各学科组和质量组在“三备三学”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第二阶段:学校根据学科设计的基本流程进行汇总,形成学校基本统一的教学流程,由各学科组内行政先按流程上展示课;上学期11月15日(下学期3月25日)开始各科上展示课。所有组员上汇报课,上学期12月15日(下学期4月25日)各科推选一名老师参加全校赛课,按课程要求;高一高二为一体按新课模式赛课;高三为一体按复习课和讲评课模式上课。行政和学科组长、质量组长一起督课。

第三阶段:各学科根据统一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由学部督课巡课小组对各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验收。上学期12月底(下学期5月份)开始,成立督课验收小组,对全校各科课堂教学进行验收。

10.活动记录

(1)教研会、集体备课内容要详细记录在《质量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本》上,每周上交评比,作为两长津贴评价标准之一。教科室制表、制订评价标准。

(2)大教研活动由年级部进行考勤,每周进行通报,每月汇总评价,作为两长津贴评价标准之一,集体备课由年级考核,每周通报,每月作为月度教学五认真津贴考核标准之一。

(3)学科组会由学校教科室考核,每月通报。

三、教研组长、质量组长做好教学改革的急先锋

1.思想上,理解、支持课堂转型和教学教研的各项改革,做好老师们的表率。

2.带头钻研各项改革制度,力争组长率先实现转型。

3.带领好全组组员做好改革,力争建设好双一流学科。

4.搞好学科组、教研组的日常工作。

5.命制好周考、月考题,组织好阅卷工作。

6.双语课启动并安排好课前三分钟演讲,语文备好“一文三读”资料。

四、学生学习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五个学习意识

1.吃苦意识。吃得了苦,抗得了干扰,抵得了诱惑。用好三闲,全力以赴。

2.问题意识。对问题要敏感,盯住问题不放,探究落实问题。

3.规划意识。要求学生进行学习的课规划、日规划、周规划、期规划,以规划明晰目标。

4.落实意识。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清理问题,巩固问题,不留问题死角。

5.复习意识。老师每节课要组织对上堂课内容进行复习,强调并培养学生的及时复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清扫习惯

1.坚持课堂小四清:知识点—点点清;知识梳理过程—步步清;例题巩固、过程训练题—题题清,每个对象学生过关验收—人人清。

2.坚持每日清:每天自习课时间进行双向清扫。一是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清扫。二是老师在专门的时间里辅导清扫。

3.坚持周周清:一是周考考后落实分析补偿。二是学生同学科清扫进行一次。

4.坚持月月清:一是坚持月考,月考后就进行分析补偿。二是学生月末进行月度知识清扫。

5.坚持期期清:一是实行期末考试未达标的假期补偿提升。二是实行开学超越杯考试。

全校学生要人人建纠错清理本,老师要检查、验收。此项纳入教学六认真考核,高三年级每周检查一次纠错清理本;高一、高二每两周检查一次。

(三)建构学生学法体系

1.转变学习方式

先易后难,落实基础,逐步加深。

听课接受,写好笔记,探究创新。

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总结。

个人独学,小组合作,思维互启。

零碎学习,系统规划,整体推进。

课堂学习,应用演练,清理过手。

班导在班会课、交流课上讲,任课教师在本学科课堂上讲。结合本班、本学科给学生做出具体要求。

2.建构八大学习方法

三次学习法:第一次掌握知识,第二次训练形成能力,第三次归纳整理记忆内化形成长久记忆。

三字学习法:边读边写边记。

两线学习法:理清知识线,理顺思想方法线。

两库学习法:坚持做错题本(每科一个错题本),数学物理及难科每个专题一个错题本(原题——错因——改正——归纳提醒——复习)。文科坚持做语言题材资料库,每天积累,并及时记忆背诵。

三五日清记忆法:清理过的知识死角、问题死角隔三差五反复记忆、背诵。

四清学习法:每堂清扫不拖拉,每天清扫不留缺漏,每周清扫梳理建构提升,月考严格按高考要求进行(命题、监考、阅卷、设计),每月考后进行SK分析。

清单验收法:制订每科每章节知识能力清单,对照清单进行学科质量验收。

合作学习法:每天晚自习结束留10—15分钟,学生2—3人组进行交流诊断和抽测。

(四)落实记忆管理

此项纳入教学六认真考核。

1.落实记忆时间

课表安排早读课记忆、午自习记忆、晚自习记忆。

2.训练记忆习惯

站立记忆5分钟,坐下记、写、理。

3.明确记忆内容

(1)记忆清单管理

文科政史地、理科生化、文理科双语每天、每周要有明确的记忆内容,印制记忆清单,印制过关检测。

(2)一文三读管理

政史语三科的好文章,每周印制3篇,每天三次诵读,让学生记忆深刻。

(五)全面发展七大能力

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应试能力。

(六)建立“十位一体”的激励机制

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文化激励、阅读反思激励、竞赛激励、活动激励、评价激励、入团入队激励、激情宣誓激励、教育大会激励。

开弓没有回头箭,行稳致远疾奋蹄。浙江作为高中课改的先行者,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他们对课堂转型的深度思考和落地落实,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学术功底,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浙江精神。我们一定要边看边思边学习,且行且试且总结。

高中新课改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肩负建设教育强国为使命,扎根川北大地办好特色高中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殚精竭虑,用专业的能力去做好专业的事,让学生幸福成长,让教师专业成长,让学校高品质教育质量提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