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简阳中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

来源:简阳中学 发布时间:2022-06-17 18:26:02 浏览次数: 【字体: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四川省简阳中学

5月18-20日省教厅组织开展了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者培训,专家们从政策解读、教学管理与落实、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课堂转型、教材编写与解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指导,尤其是傅兴春院长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教研行为的解读对我校现阶段的校本教研工作具有很强指导价值,现结合傅院长的解读,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就校本教研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搭建“平台”,提供校本教研保障

1.搭建交流平台。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里,以“主题研修”为载体,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相结合。 网络教研可扩大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形成多元开放、多向互动的网上研修的新格局,为不同学科、不同水平的教师提供更大的教研空间。现场教研可让教师亲临课堂,近距离观摩和学习,并进行课后评价,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校刊《简之韵》和《简阳中学校报》的“教改星空”栏目,也为全校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平台。同时,教学论文及教研成果交流为教师搭建另一个交流平台,教师对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及成果,在全校、教研组、备课组等不同层次进行交流学习,使经验和成果能及时有效推广。

2.构建反思平台。首先学校领导率先反思,引领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展开。在反思中鼓励教师在备课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中开展校本教研,并成为课程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其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成员共同反思,探索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教法与学法。教师个人主动反思,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学校组织教师与同事进行相互反思、换位思考、引领教师在学习理论中自我反思,聚焦教学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方法及策略。

二、坚守“四一”,打好校本教研基础

校本教研能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教研的实施靠教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所以我校十分重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个人”多层级相结合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

1.坚持“四学一研”,丰厚教育理念。“四学”一是通过备课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学习中外教育学和心理学名著,从中体会教育艺术,提高教育素养,学校先后为每一名教师购买了《正面管教》、《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等书籍,供老师们学习;二是学习北京十一学校关于“学校转型”的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试验,从中借鉴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前沿研究与实践,寻找简阳中学最新改革方向;三是学习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自主探究形成的“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熟悉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方案、教学策略,和带有区域特点、可供类似地区借鉴的“四四五”课堂教学改革范式,即课堂教学总体四要求:创设环境、学案先行、生成流程、科学评价;课堂学习总体四要求:动机引发、兴趣引起、问题引进、思想引领;课堂教学五环节:学案自学、问题反馈、展示交流、评价点拨、分层拓展。四是学习本校优秀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从中掌握课堂教学技巧,课程开发经验和校本教研方法。“一研”指在备课组和教研组会议上共同研讨“导引—生成”课堂理念在不同学科的实际运用,并形成各自学科的相关子课题,逐步探索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系列指导策略。

2.坚持“四写一评”,丰富教研成果。“四写”即每期教研组和备课组围绕“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集体写片段创新案例,用于交流与分享不同教师不同学科在课堂中的现场生成和指导策略;写师生间的典型故事,记录并还原真实的师生关系,为校本教研提供真实的研究资料和素材;写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进行提炼,形成理论性的总结材料;写教育论文,升华教学反思,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一评”指的是教研组和备课组内部间形成“互评”常态,并在《简阳中学“导引-生成”课堂评价量表》上围绕“导引过程”和“生成效果”两大方面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同时做好教研组和备课组成员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意见与指导。

三、创新“范式”,做好校本教研培训

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定位,我们构建了“分层—研训—师导”的培训范式,积极实践校本培训。

1.分层建组,明确目标。根据学校实际,分层次进行针对性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培训内容:每学年的新教师培训、每年的干部培训、每月的中心小组的集中学习、学校组织的学科专项培训、每月的班主任培训、教研组长培训,每周学科备课组活动、每周班主任的集体备课活动等。做到每项培训有计划安排、有培训笔记、有检查记载、有考评反馈、有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每次培训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同时注重对教师的跟进式培训,让培训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培训中采取解读教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课程培训与学科教研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2.研训结合,促进发展。在校本研训的实施中,我们应做到研训结合,学以致用。落实教学常规,确保教研实效。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优质课竞赛、论文评选等,以活动促培训,以培训促发展。进行科研尝试,开展专题研讨,落实专项活动。着力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引导教师进行科研尝试。对全校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指导,并写出研究报告,在全校总结交流。

3.分类师导,全面提高。第一、专家指导:针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聘请学科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二、校长引导: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校长以身示范,带头承担校本研训任务,担任校本培训教师。第三、骨干教师辅导:骨干教师采取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讲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对相应备课组教师进行培训,让骨干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师中得以传播,发挥他们的最大效应和辐射作用。第四、资源传导:学校坚持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凡学校安排的外出学习培训,须写出详细的学习汇报材料在全校或备课组内交流,听课的要在全校范围内上汇报课,从而做到了“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的传导和共享。

四、丰富“形式”,放大校本教研效应

1.互相听课活动。同组老师相互听课,注重教学理念、新课程中重难点的处理、作业的优化以及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新教师”必须全程听指导教师的课,教务处在排课上确保新教师有时间去听课,在消化吸收后创造性地再现给学生。

2.师徒帮扶活动。学校在备课组内为每位教师人性化地选配一位“师傅”,师徒间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学科学法、学科竞赛和日常生活中相互帮助,形成师徒共同体,从而实现“以老带新”的目的。

3.教学比赛活动。我校每期除开展常规的新教师汇报课和优秀教师示范课等赛课活动外,还创新性的根据各教研组的特点开展命题比赛、实验操作比赛、说题比赛等。各教研组在赛前全力打造每堂课,在不断的展示、讨论、改进过程中,参赛教师和其他教师都得以提升。

4.说课评课活动。学校各备课组每周定时开展活动,组内首先安排听课,课后进行说课、评课活动。上课教师先说自己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课改理念的贯彻以及课后反思,然后在备课组内按照学校制定本的各评课的标准进行评课,既要充分肯定又要提出不足或建议,让参与者从不同视角得到启发与提升。

5.教学反思活动。我校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在反思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要求全体教师从两个层面努力。一是,常规反思。每堂课后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及每次考试后的反思,二是每学期的总结性反思,前者要在备课本上体现,后者以文章形式上交教科室并评奖,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6.学科节活动。学校各学科每学年开展学科节活动。活动分为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两个板块,教师在活动中教研,和学生双向促进,共同成长。如语文组通过原创诗歌暨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中文演讲比赛、汉字硬笔书法比赛、教师课堂展示、专家讲座等活动,提升了育人视野,打开了教学思路,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助推了课堂探究的发展。英语组的英语书法大赛、字典达人大赛、微视频大赛、戏剧表演等活动延伸英语课堂,学生收获成长,提升英语素养。

我校的校本教研在教学研究的方式上有所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校本课程的建设还是我校的薄弱环节。 我校虽然提出了“通才”育人的课程体系的设想并在实施当中,但内容还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在坚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创设课程实施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便利的的实践、体验机会。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开发,实现共建共享。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