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义务教育>详细内容

义务教育

学科论坛:高品质课堂教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08 15:37:55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29日,第十五届四川省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会议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顺利召开,继上午的开幕式和专家示范课之后,下午,学科论坛分为七个分会场同时开展研讨活动,省内外600余名教师代表踊跃参加。

来自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历史七个学科,共14位教师,就高品质课堂进行了课例示范,学生状态良好,教师准备充分;7位专家进行了点评,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教师们参与热情高涨。

语文论坛:

宋国诚(成都市第七中学):《安塞腰鼓》

宋老师通过图片、视频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安塞腰鼓的形之美、声之美、人之美、精神之美。课堂中男女分组朗读、师生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安塞腰鼓磅礴火热的氛围,获得现场教师连连称赞。

张敬(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阿长与<山海经>》

张老师对本篇课文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并结合《朝花夕拾》的其他文章,让学生找到鲁迅敬重阿长的深层原因,体会文章字面意义与实际情感之间的差异。课堂设计新颖,为课堂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

点评专家:何立新(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这是在国家统编教材背景下进行的一次研讨活动,意义重大。我们要用好教材中的助学系统,要注意以学定教,尽量避免一味求新、过度拔高与过度解读。

数学论坛:

刘鹏(成都市第七中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

刘老师以生活化的例子作为情境导入,带领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并结合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并通过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整堂课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体现了数学学科严谨的特点。

吴茂焕(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

吴老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图形的变换,通过基础的例题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演绎推理,用相关的艺术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整堂课环节紧凑,充满意趣。

点评专家:孙锋(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两位老师教学设计完整,选择经典的例题,并有所创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改革中要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1.章末复习时关注的内容有没有共性;2.章末的复习有没有通识性的应用模式;3.数学课的价值。

英语论坛:

熊梓延(成都市第七中学):Unit4 Section A 3a-3c

熊老师呈现了一个有关青少年困惑的调查,让学生阅读文本并为其提出建议;之后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困惑放入纸盒里,大家互相抽取同学的困惑并提供建议。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卢玲(成都棕北中学):Unit4 Section A 3a-3c

卢老师用中国老师在外国上课的视频为引,让同学们感受中外课堂规则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表述规则的句式,听录音默写、跟读课文内容,进一步巩固知识点,纠正发音;最后让学生角色扮演。课堂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让学生获得听说读写的全方位练习。

点评专家:覃文胜(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语篇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单位,涉及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主题意蕴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主题意蕴的探究?英语学习的本质就是对中外文化主题意蕴的探究。每一篇文章写出来一定有其目的。我们看文章,学文章,不仅仅是学单词、学语法,还要进行主题意蕴的探究。

物理论坛:

强颖婷(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大气压强》

强老师教学的亮点是通过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了解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强老师运用新媒体技术、自制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刘伟(成都盐道街中学):《大气压强》

刘老师首先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然后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深入了解;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并作了课堂小结。刘老师引导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深入探究、分析,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点评专家:青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强老师通过精彩纷呈的实验设计和恰到好处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刘老师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处理,抓住大气压强测量这一难点,深入探究,强调知识、能力的落实。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体验、学生活动,通过物理实验突破重难点。

生物论坛:

郭静莲(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郭老师抛出“鱼缸和生态池养鱼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来引入本课,再引导学生自己建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模型,最后再回归到问题。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学生参与度高,是一堂有趣而又有实效的课。

翟萍(成都树德实验中学):《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翟老师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建构胸廓模型的环节,让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化,将本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翟老师在课中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建模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堂极具创新力的课。

点评专家:王愉鑫(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这次活动非常的成功!这两堂课都展示出了他们的亮点,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当然她们所暴露的问题也是我们目前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刚好可以和大家做一个研讨和交流。

化学论坛:

查亚丽(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对蜡烛燃烧的再探究》

查老师在教学中深入过程,引出问题,围绕问题定性地设计方案,进行定量设计。通过三个抓手“大概念”“逆向设计”“主题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从全面发展来看,整堂课重点在发现真知,聚焦点很好。

彭海峰(成都石室联合中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彭老师从生活中引入“酸和碱”,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逐步揭开酸、碱中和反应后的现象,让化学回到学生身边,让化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的落实,并且运用了“云端技术”。

点评专家:尹团结(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两节课情况各有各的精彩,查老师的课最大一个特色是让学生发现;彭老师的课则重在落实“双基”。两节课都是全面贯彻新课程新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学为中心。

历史论坛:

姚莹(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姚老师首先以《清明上河图》作为导入,让学生鉴赏画作,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合作、表达能力;接着让学生通过文学全方位了解宋元时期;最后并以齐唱歌曲结尾。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回溯到宋元时期。

刘婷(成都第八中学):《伟大的历史转折》

刘老师以《时代》封面上的邓小平作为“明线”,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为“暗线”,采用较多的社会史方面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对伟大的历史转折有更深刻的认识,给学生带来了丰满且温暖的历史。

点评专家:黄勇(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姚老师的课应用了新媒体技术,以齐唱歌曲结尾,充满意趣;刘老师的课层层递进,前后呼应,思路清晰。历史教学改革要打破固有的模式,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让学生能借古鉴今。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