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宜宾一中实施“三新”总体设想

来源:宜宾一中 发布时间:2022-06-17 14:37:00 浏览次数: 【字体:

科学规划重质量,强化举措抓实效

——宜一中实施“三新”总体设想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

2022年5月18-20日参加了全省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实施背景、意义、策略以及学校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我省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推进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特提出我校落实“三新”的构想。

一、传承“翠屏”精神文脉

(一)学校沿革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481年的府属翠屏书院,距今已有541年办学历史。曾十易校名,九迁校址。1901年,翠屏书院改办为尚志学堂,兴办新学;1940年7月更名为“四川省宜宾中学”;1953年更名“四川省宜宾第一中学校”并被确立为“四川省属重点中学”;1959年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1997年,被确定为“四川省100所对外开放学校”;2004年,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被确定为首批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二)学校文化

学校以“公、勇、诚、朴”为校训,秉承“爱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关注人的需求、致力人的健全、实现人的发展”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学生成才、教师成就、学校成名”的办学目标,构建了“因材施教、多元成才”的学生培育策略。从学堂至今,学校总是站在时代潮头,培养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仁人志士,如:李硕勋、郑佑之、阳翰笙、余泽鸿……。培育了一批批建设国家的栋梁,如:林忠钦(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何知礼(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刘海燕(石油经济专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刘次全(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三)学校师资

现有教职工483人,硕士研究生83人,正高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7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四川省特级教师3人,四川天府名师2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骨干教师26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2人,四川省首批校长和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3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人,宜宾英才计划·宜宾名师2人。

(四)学生培养

十年来,学校有111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等世界一流名校,近1500名学生被985高校录取,近5000名学生被211高校录取,重本上线人数1.5万余人,本科上线人数近3万人。近三年,学校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12人,被985高校录取299人,被211高校录取837人,重本上线2873人,本科上线5780人,空军飞行员录取9人;体育代表队获全国亚军2项、省冠军38项,艺术节目获国家级一等奖1次,省一等奖6次。

(五)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表彰17项,省级表彰60项,如:教育部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实验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红旗团委等。

(六)学校发展

力争于2022年创建成宜宾市首批“名校”、四川省首批“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2025年成为川滇渝黔区域中心“一流名校”。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化、标准化教学2.0改革,构建“基础+发展”的学生个人成长评价体系。二是拓展集团化办学模式,2023年在翠屏校区和叙州校区两地办学,形成拔尖创新人才与珙县一中、兴文二中、屏山中学进行联合培养的横向办学体系;2025年形成以宜宾市一中领办宜宾市一中实验初中、宜宾市一中实验小学、宜宾市一中实验幼儿园的一体化纵向办学体系。

二、确立“三新”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合理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教学、考试、招生和管理的综合改革。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广泛学习研究改革先行地区的试点经验,积极关注四川省高考改革动向,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不断深化我校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盯紧“三新”改革目标

我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6年4月18日颁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11月21日颁发)精神,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确保 2022年秋期高考综合改革在我校正式平稳实施。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力”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为总体目标,真正地利用好课堂40分钟,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学有所得,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让教师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通过教研组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形成案例成果。

四、探索“三新”实施内容

根据省教厅下发新高考实施办法,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基于我校所使用的各个学科课程新教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等。

(一)掌握新课程新教材内容和实施建议

(二)了解新课程的原则和目标

(三)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了解怎样把握新课程新教材的精神、变化和要求

(五)运用用新课程新教材有效指导本学科课堂教学

五、落实“三新”工作举措

(一)成立机构

组 长:杨永跃

副组长:程 松 余祯银 唐富斌 徐 政 魏加勇

成 员:薛富强 陈 飞 李双甫 尤志强 付仲勋 文万里 李光春 张友民 陆 强 谭 静 周宏昌 蒋远波 曾 瑨 郑达平 刘国友 叶 欣 张晓莉 李京健

(二)研修方式

1.自主研读

(1)研修内容:自学相关学科的新课程新教材。

(2)措施

①每位学科教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的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师要重点掌握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核心部分,熟记相关章节,写2000字左右学习笔记。

②教师要将学习课标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课标理念、目标、要求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

2.专题讲座

(1)研修内容

课程标准的解读。以修订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等为内容。

(2)措施办法

①学校邀请专家,分学科进行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并请教专家现场和教师进行互动,解决教师学习中的困惑。

②教师结合专题讲座内容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

3.集体研讨

(1)研修内容:新课程、新教材

(2)措施办法

①各学科集中学习。

②各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交流讨论如何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

③教研组做好学习记录,教研组长写学习小结。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通过动态管理、结构调整等措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到2022年6月底前确保师资力量满足高考综合改革需要。

(1)针对选课走班可能引起的结构性缺员问题,制定应对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公开招聘、校际流动、跨学科任教、购买服务、退休返聘等办法予以补足配齐。

(2)强力推进和大力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2.完善办学基础条件保障

(1)确保学校教室在2022年6月底前能够满足选课走班的教学需求。

(2)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按办学规模合理配置实验室和功能教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学科教室、心理咨询室、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等特色功能教室,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全面发展需求。

(3)努力推进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含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办学条件达标。

(4)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变革。

3.加强考试安全保障条件建设

(1)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的统筹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的意见》(教基二〔 2016〕7 号),省级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必须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的要求,2022年10月底前完成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

(2)保障标准化考点的运行维护,确保标准化考点的数量、设备适应组织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3)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建设,完善机构功能,配齐相应工作人员。

4.深化课程改革

(1)认真落实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按要求做好国家规定课程开设、选修课程建设等工作。出台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设置、课程管理。

(2)把“走出去”和“请进来”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和育人方式改革的教师培训和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分批选派教师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省市与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模式相同的先行省份名校现场学习与培训;邀请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名师名校长指导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与高考综合改革。

(3)加大教研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学校基于育人方式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的条件保障。

5.改革教学组织管理

(1)推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出台《宜宾市一中普通高中教学管理与评价规范》。

(2)突破传统行政班单一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班主任和导师制结合的教学机制和育人机制。

(3)健全完善评价体系,形成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教学管理模式。

6.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1)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增强生涯规划能力。

(2)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配备、培养和培训工作,积极聘请生涯规划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对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在学生生涯规划中取得的突出业绩,可作为其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业绩条件。

(3)根据县域特点和学校实际,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契合,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实践活动。

7.完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1)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及时准确将相关信息上传至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2)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六、强化“三新”条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体干部要高度重视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完善考试安全保障制度,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考试招生安全管理体系。并切实加强协同育人工作,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特别是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合理选课走班,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能力,主动适应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要求。

(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办学条件改善所需资金,由市人民政府采取调整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新增经费投入等多种方式筹集。争取相关中省资金,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生均公用经费依据国家统一基准定额补助标准,按照设立主体级次,切实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高考综合改革、课程改革需要。

七、推进“三新”初步规划

时间 任务 备注
六月 1.学习教育部、教育厅、教体局相关制度文件。 2.教学管理人员“走出去”开展“3+1+2”学习培训,提高认识,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向重庆等已经实施“3+1+2”的地区学习,实地考察。 3.组织新年级全体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 4.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校际校内合作探索实践,努力在若干学科或领域形成优势。 5.强化集体教研,共同研讨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增强教、研、学三方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月 1.通过“请进来”活动,邀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强化一线教师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更新学观念,明确要求,成为高考综合改革的积极支持者和践行者。 2.通过专家辅导,加深教师对高考综合改革的认识,增强教师参与高考综合改革的积极性。 3.布置学习任务,加大检查力度,开展交流活动。 4.利用暑期学习,全面学习教育部、教育厅、教体局及各校的相关制度文件,确保全体教师了解相关政策。继续进行“走出去”和“请进来”学习培训活动。 5.全面学习我市和本校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八月 1.根据学习考察先进地区的做法制定本校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2.根据本校情况选好“3+1+2”的12种组合。 3.充分认证本校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可行性。 4.根据模拟选课走班情况调整方案。 5.对2022级新生学生进行选课走班摸底。  
九月 1.正式实施方案。 2.做好后续完善工作。 3.做好反思总结。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