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德阳外国语学校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三年规划方案

来源:德阳外国语学校 发布时间:2022-06-17 14:41:38 浏览次数: 【字体:

德阳外国语学校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三年规划方案

(初案)

2022年秋季起,四川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材。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新教材顺利实施,我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结合我校实际,初步起草实施的三年规划方案。

第一部分 关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实施保障

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学生、家长和国家需求,以“开智启能,习礼尚美”为办学核心理念,树立“面向世界,培养能肩负起民族希望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以“个性化、精细化、国际化”为办学特色,实施个性化设计,民族化培养,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体系,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

通过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各种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组织师资培训,开发适应新课程新教材资源,为我校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师资准备和软硬件保障。明确我校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思路,为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创造一整套系统性强、操作性好的方法。

1.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科课程标准》。使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觉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从而真正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2.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实现新课程新教材的目标,形成学校特色。

3.积极推进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4.建立和完善符合新课程新教材要求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师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体现学校特色综合评价制度。创建与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

5.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体系,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新教材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6.以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为契机,把学生培养成团队的领军人物、各行业的精英人才,培养成具有领袖气质、能肩负起民族希望的现代人;把学校建成独特文化、多元英才、高规格、高品质、国际化的教育服务机构。努力在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学校品牌、学校队伍、教育国际化五个方面形成突出优势,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

校长是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行政、年级主任、教研组长是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组织者,广大教师是新课程新教材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实践者。为此,学校采用三级管理体制:第一级为以校长为主任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第二级为专业小组,第三级为实施工作小组。

(一)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的设置与职责

负责对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规划和工作管理制度,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二)新课程新教材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责

1.新课程新教材设置委员会

职责:参与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整体设计;设计课程计划;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审定;指导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2.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委员会

职责:负责学校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实施;组织校本培训的内容;指导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工作,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实施测评、分析、鉴定和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3.新课程新教材评价委员会

职责:课程评价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负责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组建学生的学分档案。

(三)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小组的设置与职责

职 责:各学科小组负责组织各学科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过程管理;负责各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学,带领全体教师最大限度地参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性学习小组重点负责全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小组负责全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全盘规划与实施;技术支持组重点负责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支持与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培训;通用技术的开发与教学。

第二部分 关于课程设置及安排

一、课程结构

1.学制与课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社会实践 1 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 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 课时为 1 学分。

2.课程类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 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 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3.开设科目与学分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4.科目安排

科目内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设计。必修内容原则上按学期或学年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内容原则上按模块设计。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模块教学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为18 课时的倍数。

外语提供四门,包括英语、日语、德语、法语。英语为学校第一外语,其他三种供学生选择。

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 学分设计模块。

学校开设音乐、美术两科。

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共8 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 学分(完成2 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劳动共6 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 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 40 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第三部分 关于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一、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年级组建设与管理

年级组建设是新课程新教材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继续实行年级组管理负责制。

1.年级组管理人员配备

年级组管理人员有年级主任、年级教学主任、年级科研组长组成。

2.年级组管理人员基本分工

年级主任:年级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全年级的全面工作,搞好年级组建设、班主任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对年级教育教学做出全面规划并负责具体实施。负责学校与年级在管理上的沟通与协调,主持全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实施。

年级教学主任:协助年级主任搞好全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负责全年级的教育管理工作。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并做好年级组管理的日常工作;全面负责对年级学生分会、团委的管理和指导;负责全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全年级教学工作,负责全年级的教学规划和备课组的管理,抓好年级的常规教学。协助年级主任搞好全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

年级科研组长:协助年级主任搞好全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负责全年级的教学调研和教学督促检查,重点抓好年级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工作,负责年级学分认定工作。

(二)班级建设和管理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管理是重点,而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遵循“选课组班、分层走班班”的原则,采用行政班级管理与教学班级管理相结合。德育处、教务处、学生会、年级组、年级学生分会要分工负责做好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班级管理。

1.高中三年管理模式

高一年级:基本采用行政班管理模式。

高二年级:采用行政班管理模式与教学班管理模式相结合。第一学期,实行第一次选课情况(2选1),重新组建行政班级,采用行政班管理模式;第二学期,实行第二次选课情况(4选2),在行政班级的基础上,选课组建教学班。包括校本课程的选课组班教学。

高三年级:继续高二的选课组班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班管理模式。

2.行政班管理

实行“班主任制”,强化班主任的职责。

(1)高一年级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全在行政班进行。

(2)因历史或物理选择有所不同,进入高二时,行政班按学生的选科倾向重新组建。

(3)行政班的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外,还注意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情况汇报、总结和反馈。

(4)班主任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和汇总,为每个学生建立并保存选课档案。负责全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及时登记并收齐各项证明,学期结束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评定综合实践活动学分并上报。负责全班学生的社区服务材料的收集与登记,学期结束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评定社区服务学分并上报。

(5)建立班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小组。小组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及时沟通各方面的信息,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及时向学生了解情况,争取学生的积极配合,不断改进教学;及时发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做出教学调整。

(6)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实现学生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在内容上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充分体现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价值判断的取向、人生规则的遵守情况;在方式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奖励。

3.教学班管理

实行“导师制”。导师承担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部分责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管理。

(1)教学班组成:由选课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

(2)教学班管理:由任课老师即导师承担。导师的职责是一岗两职:一是教学指导,二是班级管理。

(3)导师职责:传授学科知识,负责建立学生的选课档案;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学分、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课堂秩序(如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承担教学班的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遇到学生违纪要及时通报学生所属行政班班主任并做出相应处理;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作出评价并交学生所属行政班主任保存。

(4)教学班班委:所有选课科目,不管时段长短,都要保证班级的稳定和教学的顺利进行,成立教学班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组成,班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来自各行政班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学习小组设组长一名。班委会干部和学习小组长协助导师做好教学班的学业检查、课堂纪律、考勤、教室卫生等管理工作。教学班的导师和学习小组长要加强与行政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

(5)教学班学生与行政班班主任关系:教学班的学生要主动把自己在教学班的学习、生活和活动情况向所属行政班主任汇报,由班主任把学生情况向年级组汇报,以获得更好的评价、教育和激励。

二、选课指导与管理

学生选课是新课程新教材施的一大亮点。新的课程标准开设门类众多的选修课,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为了开好选修课,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的选课指导和管理。

1.成立选课指导小组

学校按年级成立三个选课指导小组,分别为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选课指导小组。

组长:教务主任

副组长: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主任,年级组长和年级科研组长

成员:各年级备课组长

职责:建立新课程新教材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新课程新教材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资源库并配好学生选课指南;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选修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负责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负责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并将指导学生选课与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责任感教育、未来职业选择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2.选修课的教学组织

选修课的教学组织将是整个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管理中的难点。难点有三:一是教学班级规范有序,二是教学内容落实到位,三是师资配备科学优化。为突破难点,确保教学的高质高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建立教学班管理制度。协调好教学班导师与行政班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形成既相对独立又协同一致的管理模式。

(2)建立相同选修模块教学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问题上达成相对确定。

(3)开展教学研究。每位任课教师都要上研究课,不断积累优秀课例,为后来开课者提供有效范例。

(4)合理调配师资资源。必要的情况下,要打破现有的年级师资配备制度,动员全校教师跨年级开设选修课。

(5)合理调配教学设施设备。要优化组合,提高教学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6)科学安排课表。课表安排要充分考虑课程、师资和设施三方面。

(7)强化评价意识。选修模块的评价要充分贯彻行课程理念,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学分的认定要科学规范。

三、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

改革评价与考试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学生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改变仅仅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即采用平时学习表现与考试、考核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突出过程性评价。具体办法待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第四部分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与管理

1.课程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养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设原则

(1)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应在充分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按新课程新教材要求进一步规范开设过程;

(2)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应依托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实现网上选题、网上管理、网上结题、网上评价;

(3)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应充分挖掘周边社区资源,课题内容的选择应于学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3.课程内容建议

(1)高一年级(以社会生活调查研究为主要内容)

研究方向 选题范围
自然环境类 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天文研究等
社会生活类 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
历史文化类 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巴蜀文化与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
个人发展类 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

(2)高二年级(与学科相关)

研究方向 选题范围
分学科 研究类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英语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计算机技术 通用技术
跨学科 研究类 遗传与化学 纳米技术 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 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 产权经济 组织行为等

4.组织管理

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负责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的维护与管理,“研究方法”培训教材开发、教室指导活动的管理。

年级组:负责班主任、指导老师及课题组的管理指导。

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组织,班级课题小组的管理。

指导老师:负责课题组学生的管理和课题具体指导。

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与管理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围绕以下五个主题组织进行:一是服务社区,二是走进社会,三是珍惜环境,四是关爱他人,五是善待自己。

为保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坚持进行且卓有成效,学校建立能保证学生完成课程的活动基地,因为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活动内容的设置、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效果。

基地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将校园社区化,把学生在校园内为学校、老师、同学所做的服务性工作看作是社区服务活动;二是加强与附近社区联系,适当安排学生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环境美化、助残助困活动,实现学校与社区共建;三是建立一批长期的合作基地,譬如大型市民公共设施的秩序维护与环境保护,共建学校的手拉手活动,革命老区的教育文化建设,工矿基地的生活体验等;四是联系一些临时合作单位,寻找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力所能及的临时项目。

类型 实践内容
社会体验 1.军训 为期一周的军训
2.社会挂职锻炼 社区主任助理 年级组长助理 班主任助理
3.暑期社会实践 夏令营活动 工厂实(见)习活动
校园实践 4.管理实践 校园环境保护志愿者 食堂秩序维护志愿者 校门口交通维护志愿者 图书阅览管理志愿者
5.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花草树木的领养与保护 校园文化专栏的建设与维护
社区共建 6.社区文明共建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 社区环境建设活动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社会考察 7.社会考察 春(秋)游 参观科普(文物)展览 参观高新技术开发区

班主任、年级组要为每个学生建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学生完成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后,应及时将资料上交班主任并存入档案袋。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应填好活动记录登记表(包括活动内容和体验感悟),附有相关证明和活动照片,活动结束后交班主任存档。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主体为班主任和年级组,认定时间为学期结束前。主要通过对学生活动记录表的审定,活动文字及图片记录的检查,学生自身活动过程体验报告,小组成员、老师、实践活动基地接待人员对实践活动的评价与鉴定来认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

第五部分 关于校本课程开设

一、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定位

以“人才多元发展”为指导,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要,构建文化精英人才、团队领袖人物、艺术精英人才和国际性竞争人才四大育人模块,完善“多元+特长”“必修+选修”的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开发学生快乐尝试、释放潜能、充满乐趣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益的课程资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

坚持“多元发展”的办学思想,建立“多元+独特”的育人模式,依托分层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使学生通过多元发展的途径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采用多样化教材、多元的课程设置,利用小学、初中、高中一贯的优势,统一规划,分级要求,最大化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开发中小学衔接的校本课程,构建具有德外自身特色的衔接课程。从目标预设、教材编写、课程整合、教学管理、效果考评等多方面推进完善。实施学段调整,重点研发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开发培养学生特长的校本课程,构建“多元+特长”“必修+选修”的课程模块,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要,开发特长课程。采用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模块化建设,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增加生活情趣的培养模式。

(1)为高段教育培养精英人才。实施超级学科计划,为英才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发展一门课程,主要是以科技、理科和数学教育为重点,加快理科教育课程的开发,推进高中和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性研究,从而培养对国家有用的科技人才。

(2)培养团队领袖人物。除了应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要求的各项标准,还从素质和能力上具备以下特色: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命运,有远大的抱负与情怀;有务实、求新的思维方法,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管理意识、团队精神、亲和力;有强健的体魄,熟悉一两项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运动项目,开设管理科学的相关课程,挖掘管理潜质,培育行业管理后备人才。

(3)培养艺术精英人才。与校内外多家名校联姻,为每个学生拓展了发展空间;开发校本课程,针对艺术特色教育的实际情况,以素质教育思想和审美教育理论为依据,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并行、文化夯实与艺术提高并举的育人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途径、评价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4)培养国际性竞争人才。设立多元化课程,学习多元文化,培育世界眼光,以外语教育为重点学科,实施以外语为主的课程开发,开掘国际性交流的有效途径,既为出国留学提供平台,也为吸纳国外学生学习东方文化发挥国际交流的桥梁作用。为把学校建成国际性学校寻求发展良机。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由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中心由教科室、教务处负责管理,各教研组组长负责开发指导,课程开发者负责开发。

课程开发后,由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审查专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课程即添加进学校新课程新教材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库,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定题、申报、论证、开题、原性评价、课程实验、课程评价等程序。

(1)定题——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学生的内在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模块或专题为主。

(2)申报——申请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评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开发者   授课对象  
总课时数   授课学段  
开发者情况简介  
开发课程的条件及优势  
开发进度计划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  
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课程实施建议  
课程评价建议  

(3)审定——由新课程新教材审查专业委员会负责,符合以上要求的,可同意开发,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的相关内容。经初审通过后,编入《校本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实施后进行小结再修订。

(4)开题——开题即编制课程。课程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和教辅资料。在上述各要素中,最关键的是课程标准的确定和编制出能体现学科特色、贯彻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用讲义(或教科书)。

(5)原性评价——校本课程的原性评价通常安排在课程实验前进行,由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审查专业委员会和学科专家负责实施。原性评价的范围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的呈现形式、课程内容组织、课时安排等诸多要素,目的是评定校本课程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确定需要补充和修订的东西。

(6)课程实验——课程实验由学生担任被试,由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审查专业委员会及学科专家担任评估者,试验工作在小范围(一个教学班)内进行。评估者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信息,如课堂观察、检查学生作业、座谈、提问、问卷调查等方式。

(7)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课程开发者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学分制。

四、校本课程开发参考选题

学校列出选题参考表,老师可以在选题中选择后完善与优化,亦可突破选题重新开发新的课题。

2022年5月25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