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学科教研>普通高中>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新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22-06-17 15:49:40 浏览次数: 【字体: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新课程建设三年规划(2022—2024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加强五项管理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统筹规划、规范学校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着力提升高完中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加强法治意识、生态文明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着力发展学 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久久为功,实现育人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3.坚持立足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学校课程建设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科学的质量 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 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充分尊重 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让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自己所需课程,个性得到充分、自

由、全面的发展。

4.坚持促进学校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要因地制宜,保持开放, 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主性,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激发学校和教职员工的课程意识,并积极投入到学校课程建设的活动中去, 共同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引导并激励学校及教师通过反思,强化学习机制,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学校课程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不断进步,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5.坚持基于目标导向。学校课程建设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 为课程建设的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建设的随意性,既保证国家对中 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6.坚持求真务实设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 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知各专家学者咨询,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对以往的课程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建设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基于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7.坚持融合创新。通过“大中融合”“校企融合”“校地融合”“家

校融合”等方式,充分利用周边的多种资源,开发适合于我校学生发 展的创新课程。

三、育人目标

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主义、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 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维 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2.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人文积淀,发展理性思维,不断提升人文

素养和科学素养。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 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3.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坚持锻炼身体,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珍爱生命,强健体魄。自尊自信自爱, 坚韧乐观,奋发向上,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发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会独立生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 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学会交流与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具备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课程理念及原则

(一)课程理念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提出以“经营现在,胜任未来”为理念, 立足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基本原则1.课程设计原则

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基础性课程群)、强基计划背景下的“筑基工程”(拓展性课程群)、全人教育系统化(发展性课程群)”三级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群。

2.课程开发原则

按照“高校企业引领、内外联动、多方参与、学科融合、系统开发”思路不断开发:六年一体化,初中奠基,高中个性发展。

3.课程推进原则

按照“专家引领、全程学习、全员参与、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方式推进。

4.课程实施原则

按照“点面结合,课程、师资、学习空间与教学时间结合,线上线下结合,PBL教与学结合”方式实施。

五、课程体系的架构及特点 (一)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

学校在对第一阶段课改实验中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

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以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办学目标和育人理 念为起点,在广义课程理论的指导之下形成了“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 学一体两翼课程结构图”。

图 1 学校课程基本架构

一体:指向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此称基础性课程(核心课程)。

两翼:一翼指向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拓展类课程”(我校又称“筑基工程”课程),另一翼指向为培养学生特长的“发展性课程”,统称CZD生涯领航校本课程。

(二)CZD 生涯领航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

CZD生涯领航课程由 4C核心素养课程、4Z自我塑造课程、4D成长表现课程三部分组成,是一门体验性、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按生涯启蒙、生涯认知、生涯设计与规划三个阶段设计。

图 2 CZD 生涯领航校本课程基本架构

4C核心素养课程借鉴了美国 4C课程理念及部分课程架构,着力建构学生基于适应未来所必需的 4C核心素养;形成生涯意识并具有一定的生涯设计或规划能力;建构异质社群互动能力、思考力与表现力、适应并胜任未来复杂环境的基础能力。

4C(核心素养):

沟通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有效的利用口头、书面甚至 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来清晰的表达思想和观点;能够有效倾听深层意图, 包括知识、价值观、态度、目的等;会使用各种沟通手段,例如通知、指导、激励、说服等;会使用多种媒体技术,并知道如何评估其影响 及有效性;能够跨语言跨文化实行有效沟通。

合作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具备有效合作的能力,并能尊重各类差异化的团队;对于完成任务,学会向团队其他人做出必要的妥协,并掌握这种做法的灵活性和意愿;能够与团队成员承担共同责任,协同工作,珍视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

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ritical Thinking):有效的推理与思考能力;运用系统化的思维能力;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造能力(Creativty):创造性的思考;实施创新;与他人有创造性的去工作。

4Z自我塑造课程借鉴了台湾生命教育部分课程理念及课程架构, 着力基于内省与内化的自我概念形成及自我形象塑造。

4Z(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形象塑造):

自我认识(自尊) 自我发现(自信)

自我认同(自觉与接纳)

自我效能(自主自励 自律)

自我效能

自我认识 自我发现

图 3 4Z 自我形成塑造

4D成长表现课程立足既有基于体验、实践等课程,着力建构价值观、意志力、行动力、学习力,是测评的关键部分。

4D(外显维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养成及学科——视野有高度,意志有韧度,行动有力度,学习有深度

视野有高度:情怀、胸襟、信仰、信念、抱负、理想意志有韧度:抗压、毅力、吃苦耐劳、气节

行动有力度:敬业、果断、专注、坚毅、坚持、知行合一、执行力

学习有深度: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格物致知、

学以致用)

学习有深度

视野有高度 意志有韧度

图 4 4D 外显维度

(三)CZD 生涯领航校本课程的路径

生涯领航课程路径图

图 5 CZD 生涯领航校本课程路径

六、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建设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总体要求,以创建“科技中学”特色学校发展为契机,聚焦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教师专业能

力提高,结合区情和校情,着力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培训,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力争从办学理念、 课程结构、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设施建设、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协同推进,力争构建一个价值内涵丰富、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复旦实验师生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建设目标

1、依据“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力、终身学习力、卓越表现力的现代公民,为未来高素质人才奠基”的育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注重 内涵发展,坚持“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能让学生在科中的学习生 活中实现“五个多”,即:读的书比别人多,听的讲座比别人多,参观访问比别人多,参加的社会实践比别人多,经历的创新活动比别人 多。并进一步优化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领域贯彻通识教育观,完善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建构,寻找课程资源的生发点,通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质疑,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推理或实践来解 疑,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的探究形成系列,从而培养提升学 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创新和探索的能力。

2、积极探索有效课程、有效课堂、有效作业“三有效”模式, 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数的基础上,对三类课程进行校本化统整,做到既不降低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又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长 远发展,教学相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在基于课程标准、基

于校情、学情和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基础型课程、拓展 型课程、发展型课程这三类课程相融整合的课程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 模式。

3、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力争在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堂教学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突 破。

4、在完善现有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发展型课程的基础上,加强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以“学为教纲”为办学理念,基于“大 中融合、校企融合、校地融合、家校融合”四大融合途径,以科技特 色为抓手,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构建“人文素养”“德育社团”“筑基工程”等特色课程群。

(二)学生发展目标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1、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打造中学生社会实践课堂,用好区域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资源,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

积极创建文明校园。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分年级确立行规教育目标, 预备年级起始阶段以衔接教育为抓手,尽快形成集体凝聚力;全程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

2、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地要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3、强化体育锻炼。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开齐开足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和“课间体育 大活动”。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 1 至 2 项运动技能。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室由专人 负责,定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 1至 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组建特色艺术团队(舞蹈、

合唱、中国鼓等),积极参加各类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本学年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中国梦”、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诵读中华美文、“学雷锋”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充足。指导家长给孩子安排力 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内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有序组织学生参加 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学校将继续拓展 实践平台,整合育人资源,组织开展研学课程;深入挖掘社区教育资 源,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学、走进场馆,开展科中志愿者服务 活动。

(三)教师专业目标

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实施全员轮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定期开展教学素养展示活动, 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优秀、骨干教师申报评选,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2、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校长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领导力。

3、通过课程实施,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及育人能力,进一步完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科研水平和成果”三维评价的标准。

4、分层分类培训,促进专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等各类培训。从“名师领衔、团队合作、骨干带教”三个方面,整体规划校本研修,邀请名 师、专家来校听课评课,带教青年教师。建立常态化教研合作交流平 台,以青蓝工程的形式带教指导青年教师。

七、CZD 生涯领航校本课程的内容及菜单

(一)各学段课程内容

表 1 初中段课程设置

学段 年龄特征 目标 内容 课时
初一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5. 自制力有限,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6.情感具有极高的情绪兴奋性 全面认识自我;能大胆质疑,主动思考,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批判和创新意识。 融入学校、班级; 学会聆听; 学会质疑; 了解我的个性; 了解我的兴趣; 测试我的能力; 我的学业理想; 10
初二 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 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 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 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 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 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 7.感知的自觉性逐步增强 9.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10.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 11.集体主义情感、友谊感等很快地发展 积极悦纳 自我;主 动承担任 务,相互 配合、相 互协作; 自我管理 (时间、 情绪、压 力管理 等)的意 识;初步 了解职业 及分类, 进行岗位 体验。 克服沟通障碍; 如何成为合作协作者; 异性相处; 认识职业类型,进行岗位体 验; 挖掘自身潜能(加德纳多元 智能); 压力管理; 情绪管理; 时间管理; 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提升学习力; 10
初三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2.心理敏感性提高,心理矛盾突出,心理压力过大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8.初步形成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9.健康水平下降 努力完善 自我;能 顺畅地运 用语言、 文字或图 表等方式 进行信息 交流。 人际沟通策略; 信息学选修; 压力管理; 初中后分析评估(就业?高 中?职高),明确毕业走向; 高效复习策略; 10

表 2 高中段课程设置

学段 年龄特征 目标 内容 课时
高一 1.心理定位失 衡,学业焦虑 2.自我放弃,学 业绝望 3.自以为是,学 业自负 4.急功近利,学 业苛求 5.情绪体验强 烈,两极性突出 6.兴趣范围进一 步扩大,并具有 一定的稳定性 了解自己 兴趣爱 好,测评 自己能力 特长,初 步确立职 业方向, 为选科做 准备;确 立学习目 标,进行 合理、有 效的学习 生涯规 划; 了解我的兴趣、能力,科学 自我定位; 确立学习目标; 选择职业方向,确定高考学 科; 沟通交流之涉外沟通(游 学); 机器人、信息学、AP 课程选 修; 走班提升选修; 10
高二 1.在学习上两极 分化日益明显 2.孤独感和焦虑 感较强 3.辩证思维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发展 4.情绪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5.对异性性关注上升,希望引起异性好感 6.对职业的选择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预备期 了解职业,进行职业探索 和体验; 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实现特长发展; 合作协作实践(PBL项目式学 习); 评估兴趣(霍兰德兴趣环 境); 职业认知与体验; 价值观与职业; 人际关系之异性相处; 沟通交流之群体交流(领导 力); 培养逆商; 自我管理(情绪、时间); 机器人、信息学、AP 课程选 修; 走班提升选修; 10
高三 1.情感的文饰、 内隐和曲折性, 情绪和情感内容 的丰富性和深刻 性 2.明显的自觉 性、独立性、果 断性和自制力 3.自我意识的明 显增强 4.对社会的关心 程度增强 5.较强的应试焦 虑 初步确立 职业方 向,为志 愿填报做 准备;具 有较强沟 通交流能 力,能进 行自我 “推销”; 高效复习方略; 沟通交流之自我推销(自主 招生面试); 职业方向矫正与志愿填报; 压力管理; 应试心理及技巧; 10

(二)各模块课程内容

表 3 分类课程设置

模块名称 具体内容 性质 负责部门 开发责任 人 实施责任 人
德育活动类 成长教育 必修 德育处、年级组 孙忠志 待定
心理健康教育
  时事政治        
美育
法制安全教育
综合实践
劳动教育
学科拓展类 国家课程校 本化 必修 教导处、各学科组 胡汉军 待定
学科与生活  
学科竞赛
学科研究性 学习
专项技能类 生活技能 选修 创新教育中心、各学科组 赵芃 待定
职业技能
科普创新
经济技术
兴趣特长类 文化传统 选修 教导处、德育处、各学科组 胡汉军孙忠志 待定
艺术及鉴赏
体育运动
智力运动
人文传统类
国际文化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参观与考察 必修 德育处、学生会 孙忠志 待定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研 究

(三)各个模块课程菜单(模板)

表 4 校本课程菜单举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总课时 开发情况 性质 任课教师
  1 JA 经济 20 已开发 任选  
           
2 法制讲 座 4 必选  
3 大学先修课 20      
4 VEX 机器 人 20 已开发    
5 机甲大师 20      
6 无人机 20 已开发
  7 初中信 息学 20 已开发    
  8 高中信 息学 20 已开发    
  9 哲学基 础 20 已开发    
  10 Arduino 20 已开发    
 

八、校本课程开发步骤

1.由学校教科室编写《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课程纲要模板》,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开发内容及原因说明

(2)课程开设的目标

(3)课程内容框架设计

(4)课程实施方案

(5)支撑条件

(6)课程评价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电子科大实验中学选修课课 程纲要》,然后组织申报校本课程,填写申报表。

3.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对通过审议的 以教研组小单位编写各项选修课《×××课程纲要》。

4.编制《电子科大实验中学校本课程菜单》。

5.编写和印制校本教材。

九、CZD 生涯领航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校本课程实施流程

1.实施流程图

图 6 校本课程实施流程

2.流程要求

(1)向学生公布《电子科大实验中学校本课程菜单》,由教务处组织各年级学生填写选课意向单,由教科室汇总统计并最终确定开 设课程项目,各门选修课程的选课学生人数达到规定人数(15人) 方可开设。

(2)由教务处根据教科室提供的课程项目,综合学校国家课程 开设情况排

出课表。

(3)选修课中的必选课程以现行教学班方式实施教学,任选修 课程以教学班选课走班方式实施课程教学。

(4)选修课上课时间为周三下午第一、二节。实施过程中严格 执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禁止被其他课挪用。

(二)推进计划1. 2022 年

(1)2022年 1~2月,宣传发动,建立组织,拟定规划。

(2)2022年 3~6月,开发德育活动类 3门,知识拓展类选修课5门,兴趣类特长 5门,专项技能类 3门,社会实践类 2门。

(3)2022 年 9 月,学生动员教育,指导学生选课。

(4)2022年 9~12月,增开德育活动类 3门,知识拓展类选修课 5门,兴趣类特长 5门,专项技能类 3门,社会实践类 2门。(5)总结第一阶段的经验。

2. 2023 年

(1)增开德育活动类 2门,知识拓展类选修课 6门,趣类特长 6

门,专项技能类 3 门,社会实践类 2 门。

(2)召开家长、学生、社区等进行研讨。

(3)总结前两年的经验。4.2024年

(1)修订已开设的各类选修课程,逐步制定出每门校本课程的 课程标准。

(2)根据实际开展情况,补充各类校本课程,让学校本课程总 数达到

50 余门。

(3)总结经验,完善选修课制度。

(4)聘请专家对所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和验收。

形成科大实验特有的课程体系,从开发到实施、评价都能够科学 运行。科大实验机器人与 STEM课程、PBL项目式学习、CAP课程、JA 课程、CZD生涯领航课程体系等在全国成为成都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

十、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主要从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学生参与课程、教师实施课程三个维度来思考,坚持以“可操作、可测评、可持续”为原则, 力争人人有课程,人人参与实施课程,并将评

价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 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二)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主要是六看:一看学生选择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六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三)对学生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考虑: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A、B、C、D等级”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 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十一、课程建设保障

(一)组织机构建设

1.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张平福

副组长:曹学军 向宝泉唐仕平

成 员:行政干部、各年级组长、学科主任2.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张戈

副组长:龙家娱

成员:各学科主任、备课组长3.课程实施小组、

组长:胡汉军

副组长:汪安龙 廖洪均 舒冬成员:学科主任、备课组长 4.课程评价小组

组长:周光岑

成员:刘远信 冯永康 喻鸣(二)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匹配相关课程建设经费,并争取高新区课程建设专项经 费支持。

表 5 课程经费预算

年度 项目 1 项目 2 项目 3
名称 经费 名称 经费 名称 经费
2022 年 学校课程体系整体设 计 5 万 创建学科组校本课程 5 万 构建特色课程群 5 万
2023 年     创建学 科组校本课程 8 万 构建特 色课程群 5 万
2024 年     创建学 科组校本课程 6 万 构建特 色课程群 5 万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2022 年 5 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